北京市平谷区新农村办副主任 陈富彬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平谷区委、区政府将城市社区物业化管理经验推广到农村,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一、建立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政府主导,建立规章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010年初,平谷区将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列为政府折子工程,通过乡镇申报和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了34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为第一批试点村。同时,区委、区政府相继制定并出台了《2010年平谷区农村物业化管理试点奖励政策》、《农村物业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试点村实施意见》,设立了试点村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奖励基金,明确了区新农村办公室为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定期组织拉练检查,从而在组织层面建立了领导机构,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监督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
村委监管,明确权利义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试点村“两委”认真开展工作,一是通过鼓励本村村民自发成立物业公司或引进外来物业公司的形式,将本村卫生保洁、护林防火、水电管护、绿化美化等环境治理工作委托给社会化物业公司管理,并通过协议的方式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明确了村“两委”与物业公司的职能,村“两委”不参与物业公司日常管理事务,主要职责是对村内环境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以检查结果作为拨付物业费以及确定是否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三是配合物业公司做好村民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村“两委”定期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宣传环保政策,教育村民逐步养成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主动支持物业公司开展工作。
公司运作,充分履行职能。按照与试点村“两委”签订的协议,物业管理公司独立行使村内环境治理和管护职责,一是普遍制定了村级物业管理章程和细则,按照网格化管理方式划分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做到了制度上墙,职责明确。二是物业公司按照协议全面负责村内环境管护工作,24小时开通办公电话,随时接受村民关于环境问题的投诉,随时迎接村“两委”和区直相关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三是与原村内保洁、护林等人员签订责任书,责成各小组负责人随时检查环境保洁工作完成的情况,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和聘用制度。四是与试点村每户村民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明确服务标准与时限,全力争取村民支持,务求共建双赢。
二、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一是整合了人力资源。通过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试点村原卫生保洁员、管水员、护林员、后勤人员全部纳入到了物业公司,通过工作考核评比,精简了部分冗员,精干了队伍,增强了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办事效率。比如金海镇郭家屯村金海新兴物业管理公司,通过因岗设人、网格管理、民主评议、奖罚结合等方式,将物业工作人员压缩了30%,工资提高了50%,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各类人员“干不满、吃不饱”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村级各类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吸引力。二是整合了财力资源。通过推行农业环境物业化管理,按照各类人员的工作量确定工资标准,按照工作业绩确定奖罚标准,从而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从目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看,通过人力与财力资源整合,试点村每月环境治理费用较过去平均下降了62.5%。
建立了机制,遏制了反弹。从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看,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是遏制环境治理问题反弹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物业化管理,农村环境治理由过去的行政组织推动、“一阵风”式整治,转变为了现在的专业化队伍管理、常态化治理。其次,通过物业公司与村“两委”的紧密配合,大力宣传教育,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因环境卫生问题而引发的邻里矛盾大幅减少,保护环境逐步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三是物业公司通过实行村内环境网格化管理,将公司员工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报酬直接挂钩,不仅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且基本实现了村内垃圾及时发现、随时清扫,确保街道干净整洁。从入户调查情况看,村民对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的满意率在95%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18/17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