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重点是统筹兼顾“稳”和“进”。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所谓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具体到“三农”工作,我们不仅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总要求,还要在“三农”特色和结合“三农”实际上着力,既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三农”的“稳”,就是要稳定和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和扩大农民就业,稳定和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稳住和保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的好势头。“三农”的“进”,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民生改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为什么要强调“三农”发展的稳中求进?
深刻分析“三农”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了解“三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责任,准确把握“三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三农”发展黄金期的顺利延续,需要始终强调稳中求进,坚决落实稳中求进,不断加强稳中求进。
保持“三农”发展好势头要求稳中求进。2011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喜人,粮食总产登上1.1万亿斤台阶,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连续8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实现较快增长,达到6977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在成绩面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样的好势头不是凭空得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是可以不需维护就能一劳永逸的。它是我们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三农”自身变化,与时俱进地推进“三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三农”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最核心、最基础的支撑就是始终坚持重中之重的“三农”战略思想、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践证明,今日“三农”的好形势就是重中之重思想之根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之藤结出的丰硕之果。稳定、丰富、强化行之有效的“三农”思想和政策,是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三农”发展顺利的今天,更要强调稳中求进。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少,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
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稳中求进。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工业用途不断拓宽,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会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还要看到,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因素增多,除去国内农业生产情况外,还有国际上农业丰歉、石油价格涨跌、投机资本炒作、货币汇率波动等。当前,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中东变局和紧张局势推高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对农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挑战。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变得异常重要,稳中求进的要求也变得异常迫切。
保持和扩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求稳中求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增收实现“八连快”,尤其是近两年来,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有缩小。但是,农民增收的长效和内生机制尚未形成,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将长期存在。当前,提价、补贴的增收空间有限,务工增收也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财产性增收的体制机制约束依然存在,而通过增产、提质、节本来扩大增收不仅需要依赖科技创新,也要假以时日和不断努力。扩大农民增收依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依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保持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不仅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创造良好环境和重要保障,而且还会为农民增加新的就业途径、拓展新的增收渠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9/17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