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关键支撑。新世纪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但也要看到,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增收渠道还不多,农业经营收入受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影响,工资性收入受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制度不平等的制约,财产性收入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未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仅要继续强化提价增收、补贴增收、务工增收,也要更多地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变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有效保障。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省时、省工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要求非常迫切。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需求。为此,适应新形势、新需求,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技术轻简化、集成化,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核心依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竞争压力空前加大,我国园艺、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阻力日益加大。同时,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对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新的统筹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面对国际新态势和新挑战,我国必须在战略性、前沿性的农业科技领域加强部署,尽快取得一批重大理论和知识创新成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才能抢占科技制高点,始终把握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有效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农业科技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还存在发展不全面、不平衡、不配套、整体科技实力和支撑引领产业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转化与推广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进步步伐。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是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成果还比较缺乏,尤其是真正能运用到生产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还比较少,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成果多年少有。畜禽、园艺、农机等领域关键技术成果缺乏,在生产中普遍应用的高端园艺品种、畜禽品种、大型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还处于第二梯队。
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不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突出表现在科技与产业脱节、科技上中下游脱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与产业仍存在“两张皮”现象,科技立项、成果奖励和评价导向没有突出产业需求,影响了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科研、教育、推广三个体系相对独立运行,缺乏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效率。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保障不足等问题,农民科技素质总体不高,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不强等现状也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普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7/17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