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利按照每名农技人员包抓1个示范基地、1个龙头企业、2个示范村、20个示范户的标准,全县农技人员包抓龙头企业26个,示范村160个,示范基地11个,示范大户1000个,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同时,平利县还建立了技术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开设“农民信箱”,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案调查等方式,征询农户对农业技术信息的需求,以便及时掌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养猪大户王定香告诉记者:“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县畜牧中心和区域站的干部从圈舍设计、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环节,精心给我指导,随叫随到。”
实施“两大工程”提升服务能力
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不高是农技推广部门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平利县委书记吴平说,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他们下大力气实施“两大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素质提升两个方面增强服务能力。
记者在平利县县城黄金地段看到,新建的总面积达4650平方米的县级农技推广培训实验大楼高大气派,楼内各种仪器设备齐全、先进,能满足日常各种检测检验的需求。平利把区域和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满足其业务用房、办公条件、技术装备和交通工具等需求。在老县镇区域站整洁的大楼里,记者看到,实验室、网络室、培训教室、职工宿舍、食堂一应俱全。所有工作人员都统一着蓝色工作服,个个精神抖擞。
人员素质是决定推广事业成败的关键。平利在实行全员聘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通过农技人员培训和动态管理的“双轮驱动”机制,不断提升农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县农业局每年初都要制订农技人员的培训方案,严格按照“532”培训机制组织培训,即每年组织50名农技人员参加省厅组织的培训,30人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培训,20人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培训,确保全县194名农技人员三年间全部轮训一遍。
同时,实行全员轮岗、动态管理。县里规定2/3的农技人员必须在区域站和乡镇站工作,80%的农技员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农技人员工作业绩和能力,每年把区域站1/3的人员轮岗到县级中心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轮岗到县中心以“充电”为主,流动到区域站重点抓推广服务,三年全部轮岗一遍。
“培训、轮岗不仅让我们充了电,而且开阔了视野,及时获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信息,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姜立刚说。
积极探索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是平利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平利在改革重构公益性推广机构的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技服务,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和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目前,在平利生猪、茶业等主导产业,活跃着一批农技推广公司和组织。平利已形成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和非经营服务组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说,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平利模式”明确了公益职能、理顺了管理体制、强化了基础条件,探索了运行机制。新的推广体系延伸了服务链条,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落实了责任主体,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提升了队伍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巨大成效,具有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据了解,经过2009和2010年两年的示范建设,陕西省去年已在全省推广“平利模式”,仅省财政去年就拿出6000万元,用于100个区域站和40个乡镇站的建设。目前,全省104个涉农县区均已出台了农技服务体系改革方案,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基本完成,条件建设均已启动,正按计划、分步骤实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30/17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