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技推广的“平利模式”


    本报记者 常永平

    现代农业对农技推广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如何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系统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未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

    陕西省平利县从2009年开始,在省农业厅的具体指导下,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改革检验标准,围绕“公益性”这个核心,构建适应“三农”新形势的农技推广体系,使农业科技真正走近农民、走进田间。

    理顺体制,让农技员回归本位

    “过去我们虽然是农技推广干部,但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归乡镇管理,乡镇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产业建设等几乎所有工作都得参与,成了“万金油”干部,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搞本行。现在,我们能一心一意搞农技推广,农民群众很欢迎,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对改革前后的变化,城关区域站农技员姜立刚深有感触。

    让农技推广员下得去,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喜欢的科技推广上,得益于平利县“三权归县”的改革。“三权归县”就是县里将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事、劳资、财产权收上来,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行“县建县管”。

    平利县农业局局长鲍平说,过去乡镇管人不管事,县农业局管事不管人,双重管理,体制不顺,农技推广难以开展。

    这次改革,平利县首先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合理设置机构,建立和完善了县、区域、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

    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由8个调整为5个,即:县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兽医中心、农机推广管理中心、茶叶绞股蓝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

    整合乡镇级,撤销原12个乡镇农技站,打破行政区划,按产业划片,成立了4个区域农技推广站,每个区域站负责辖区内的2~4个乡镇的农技服务。

    延伸村级,设立村级农技服务室。每个村配置1名农技协理员、1名动物防疫员和1名信息员,在村级社区中心或服务场所集中挂牌办公。

    在此基础上,平利县明确改革后的县、区域推广机构为全额拨款单位,其组织、人事、劳资、经费、财产等隶属于县农业局。区域或乡镇推广站为县推广中心的派出机构。村级协理员、防疫员、信息员的报酬按照“以事养事、项目奖补”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补贴”等方式解决。

    “由乡镇人变成县里人,养老、医保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可以一门心思、安安心心地搞农技推广了。”谈话间,姜立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激活机制,让农技推广更有实效

    “成了县里人并不意味着又端起了铁饭碗。”鲍平说。

    首先是推行农技人员聘用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环节,在全县共有210人取得准入资格的情况下,择优聘用了198名农技人员。

    其次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健全了一系列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了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将岗位职责、任务目标具体化,分解落实到每个机构、每个农技人员,实行全程目标管理。

    再是建立公平公开的考评机制。由县农业局牵头,服务区域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参与,对农技人员的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职务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岗位聘任直接挂钩。

    姜立刚说,“让服务对象参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个人报酬由服务对象说了算,增强了农技人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为提高农技推广的实效性,平利县创新推广方式,重点打造了物化和虚拟两个平台。物化推广平台是指以产业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实行蹲点包户,让“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虚拟推广平台是加大与农业信息网、“12316”热线、电子农务、农信通、农技110联网,以及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开发集网络、语音、视频、短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专家综合服务系统,以信息化推进农技推广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技术推广 人参 基础设施建设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