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长沙县:创建示范区助推“三化”同步


    本报记者 吴砾星 杨娟

    自古被称为“三湘首善”的湖南省长沙县,既是工业强县,也是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78.8万,其中农业人口69.15万,耕地面积87.7万亩。2011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8位,并连续四年领跑中部地区第一。在工业以强劲之势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个由国家农业部首批的1150.43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蓬勃崛起:双季稻高产万亩示范片一望无垠、“现代农庄”果蔬飘香,“百里茶廊”、“百里花木走廊”茶韵盎然、花木林立。

    长沙县何以成就工业、农业“比翼双飞”的美好愿景?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长沙县副县长王国良。

    “工业是强县之路,农业则是立县之本。如何守住这个根本?这些年,长沙县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发展思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发展,全面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并以‘南工北农’发展战略,在长沙县北部12个乡镇打造了一个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王国良开门见山地说。

    “坚持规划先行”是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胜法宝。近年来,示范区紧紧围绕实现“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三个共同”战略目标,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现代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粮食、蔬菜、茶叶产业。先后编制了《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县农业(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县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粮食、茶叶、蔬菜等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示范区粮食、蔬菜、茶叶三大产业实现了扩面、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产业化。”王国良说,长沙县在加快推进金山粮油、国进食用菌、田茂水果等1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工促农,拉长产业链条,一大批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三化’同步推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王国良说。

    长沙县充分利用紧临国家级隆平高科技园、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科学院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了完备的产、学、研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近三年该县共引进“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质稻、蔬菜、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种165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全县农业新技术普及率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普及的同时,农民素质也稳步提高。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长沙县2011年共举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00余期次,发放各类农业科普资料2万份,受训农民达4.5万人,提高了农民科学务农水平。

    据王国良介绍,示范区在发展现代产业的过程中,始终把加强产业设施装备,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精心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重要内容。

    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喷滴灌、频振式杀虫灯等设施装备成了示范区内的“守护神”。而一到农忙季节,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便忙碌地穿梭在田间。目前,该县设施农业面积15.6万亩,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农机总动力达20.27万台、118.71万千瓦;机耕率99%,机收率达9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03%,居全省领先水平。

    王国良说,今后该县将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立足三大产业特色优势,用工业的理念打造农业,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产业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到2015年把区域农业做大做强,努力把长沙县打造成为“三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茶叶 粮食 农作物新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