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调入信丰县科委的袁守根,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规划信丰“百里脐橙带”。在穿越全县南北的105国道两侧8公里范围内,大规模地鼓励农户、集体、机关一起参与开垦荒山种植脐橙。
“不种脐橙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能提拔。”这句当时的流行语,印证了赣南发展脐橙的力度和决心。1992年,袁守根也牵头成立了一个股份制脐橙种植园,承包1500亩山地,一亩为一股,一股500元,入股的有工人、农民,还有很多机关干部。
1997年,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柑橘产业第一股,标志着以脐橙为主的赣州柑橘产业更加商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90年代末,赣州全市柑橘总面积扩大到110.25万亩,脐橙面积更是急速发展到32.88万亩。
“守住脐橙的根”
北宋年间苏东坡游历赣州时,对家家户户种植柑橘的盛况连声赞叹,在《舟次浮石》的吟咏中,写下了“幽人自种千树桔,远客来寻百结花”的诗句。
进入新世纪,作为“能吃的化妆品,血液的清道夫,防癌的保健品”,赣南脐橙的营养价值更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成为继果型和口感之外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2000年,农业部一份题为“赣南:加入WTO之后中国柑橘业的希望所在”的报告,再次提升了赣南脐橙的品牌位势。次年11月,赣州市顺势举办了首届中国赣州脐橙节,之后每年一届的脐橙节扩大了赣南脐橙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销售。
看到脐橙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行列中,已经52岁的谢忠明就是其中之一。坐在谢忠明的果园里,好客的他切开几个刚刚采下的脐橙,跟记者讲起自己下岗种橙的故事。
2001年从赣县第三糖厂下岗以后,靠着自己的积蓄和政府的贷款,谢忠明回到老家樟溪村承包了50多亩山地,种上了脐橙。三年挂果,效益很好,接连又承包了两个果园。2011年底,第三个果园的脐橙还没有摘,前两个果园已经产出了90万斤。
在他的带动下,附近村镇100多户农民也陆续开始种植脐橙。2008年,谢忠明牵头成立了三合果业专业合作社,大家统一买种、买肥、用药、卖果,产量逐年增加。谢忠明估计,2011年底到2012年初从他手里卖出去的脐橙至少会有700万斤。
大公司采购压价的苦恼,谢忠明受够了。他出招了,带着农民社员自己闯市场,掌握定价权。2009年,经过考察,他在黑龙江哈尔滨租了600平方米的仓库和铺位,办起了加工厂和营销公司。
一个清晰的营销模式快速形成:从哈尔滨的营销公司实时了解市场需求的脐橙量,按照这个数字从赣县的果园采摘之后直接装车运往哈尔滨,一路走绿色通道,到达加工厂就地分级包装上市。
由于同期气温比赣南低很多,哈尔滨就成了天然冷库,利于脐橙储藏。与传统头年10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的脐橙供应时间相比,延长了2~3个月的上市时间。
加上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贴上了防伪查询码,谢忠明的脐橙逐渐击败了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赣南脐橙,基本上“垄断”了周边市场。
到2010年,赣州脐橙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76万亩,产量122万吨。问题来了,进入市场的脐橙量越来越大,市场的购买能力渐趋饱和,激烈竞争势所难免。摆在赣南第二代种橙人面前的问题,除了种出又大又好的脐橙,还要考虑怎么把它们卖出去。
起初,朱清能的大儿子朱壹走了一条跟父亲十分相似的道路。从龙南师专毕业后只教了两年书,朱壹就改行了。1997年,受父亲影响从小对脐橙种植感兴趣的他,进入了江西农业大学进修园艺。毕业之后回到父亲的园艺场,主管销售。
那时,市场竞争尚不惨烈,在父亲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朱壹把脐橙卖到了北京、上海,供不应求。可颇具国际眼光和市场意识的朱壹,还是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竞争的山雨欲来,他选择了主动出击。
当时赣南脐橙在国内鲜有对手,最大的竞争来自进口的美国脐橙“新奇士”。朱壹告诉记者,我一直把它当做自己的对手,更把它当做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的脐橙比它的口感要好。可它一斤能卖到12到16块钱,我们最多卖到3块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09/17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