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根感到压力巨大。当时园艺场入不敷出,只能靠工人到附近的金盆山上砍柴卖钱发工资。为节约成本,袁守根到位于重庆的中国柑橘研究所买回脐橙枝条,自己钻研嫁接育苗。1977年底,袁守根按照直径7厘米的出口标准,精挑细选了1吨脐橙,供应香港市场。
“果似美国橙,价格高于美国橙,请组织货源供港。”当年12月27日,一封电报由香港发往国家外贸部,经由赣州外贸公司转到安西园艺场。袁守根的脐橙在香港卖出了每公斤36港元的天价,引起巨大轰动。
“不种脐橙不是好干部”
看到赣南种出的脐橙在香港市场一炮而红,1978年国家有关部委特批在赣州的信丰、宁都、大余建立3个外贸脐橙基地,其中,信丰脐橙规划面积2万亩。
其实,脐橙在赣南的试种成功也有历史的渊源。早在1500多年前,柑橘就特别钟情于赣南这块肥沃的土地。南北朝刘敬业在《异苑》中就曾记载:“南康(现为赣州市南康市)有奚石山,有柑橘、橙、柚。”
1980年,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在赣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认为:“赣南是得天独厚的柑橘生产地,应成为我国柑橘商品生产重要基地。”也正是看过这份考察报告,胡耀邦才写了那封鼓励赣州人民开山种果的信。
这么大的面积,怎么种,种什么品种?袁守根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因为之前在国家外贸部组织的柑橘评比中名列前茅,袁守根获得了一次到西班牙和美国等地考察的机会,也因此结识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柑橘栽培学专家章文才教授。
1981年,在全国脐橙技术人员学习班上,袁守根再次见到了章文才,听说他从国外搞回了近10个新的脐橙品种,袁守根高兴极了。于是,学习班一结束,和袁守根一起回到信丰的,是1200多株“纽贺尔”等品种的脐橙种苗。
赣州规划的3个脐橙基地,成了这些新品种的试验田。如今,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其他的品种渐被淘汰,而“纽贺尔”以强大的综合实力成为首选品种。目前,占到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的95%以上
袁守根忙忙活活,朱清能也没闲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清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教书之余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种脐橙了。
1985年,从报上得知章文才引进新品种的消息后,朱清能一个人跑到武汉,找到了章文才的助手,花300元买了“纽贺尔”和“朋娜”两个新品种共11根枝条。
回到家他就忙活开了,把买回的枝条全都嫁接到了自己原有的苗木上。第三年就挂果了,挂果率明显增加。
附近农民看到朱清能满树的果子,喜欢的不得了,陆续来他家买苗子。卖果卖苗,朱清能很快积累了2.8万元的第一桶金。
1989年,学校换了个敢于改革的领导,提出农村教育应该面向社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由学校出面在东风村承包了60亩地,交给朱清能管理,自己投资,自负盈亏。朱清能从此告别三尺讲台,成了地道农民。
两年之后,朱清能的脐橙果园有了效益,“纽贺尔”脐橙果大皮薄,橙红鲜艳,肉质脆嫩,清香爽口。当地政府以4元一斤的高价全部收购,更加坚定了朱清能种植脐橙的信心。
作为革命老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赣南农村的真实写照,农业生产先天条件的弱势使得贫困一直如影随形。看到现实的效益,老表们种植柑橘的步子也逐步跟上来了。到1990年前后,赣州柑橘总面积就有了28.15万亩,总产量达到2.98万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赣州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新赣南”和“兴果富民”的口号,正式确立了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发展战略,全市人民的种果热情再次被点燃。
鼓励农民广泛种植脐橙,种苗哪里来?机会再度眷顾了朱清能这样的有心人,他成了唯一一个能够拿出脐橙种苗的民营业主。100元一斤,朱清能一下子卖出了1吨的脐橙种苗。
拿着这20万元资金,1993年,朱清能回到老家油山镇,办起了长安园艺场。当初跟随自己承包果园的农民,都成了园艺场的骨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09/17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