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赣南脐橙发展记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1-09  互联网

    本报记者 夏树 申保珍 文洪英 冯克

    初冬时节,阳光普照。万米高空鸟瞰赣南革命老区,万顷绿波尽收眼底。在江西省信丰县长岗脐橙园,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成行连片的脐橙树枝繁叶茂,金黄色的脐橙挂满枝头。果农三五成群在林间采摘,一辆辆收购脐橙的货车往来穿梭,一派喜人的繁忙景象。

    “赣南脐橙第一人”袁守根,虽已退休多年,可还要时常从城里到乡下的果园转一转,看看他心爱的脐橙树,跟种橙子的老乡聊聊天。他说,这样做感觉心里舒坦。

    “赣南果农有今天,真要感谢胡耀邦。”袁守根拿着一个硕大的脐橙,激动地给我们讲“一封信的故事”。那是1982年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给江西省委书记写信,鼓励赣南地区大力发展柑橘产业,还特别嘱咐要让利果农,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胡耀邦的指示信激起了赣南干部农民的种果热情,种植脐橙的老表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你这美国橙子哪里来的”

    1820年,巴西一个修道院里的一棵橙树发生基因突变,橙子的尾部长出个小橙子,而且全都无籽,没有种子,如何繁育“后代”?1870年,两棵脐橙树在美国加州成功嫁接,脐橙从此流行于世。

    就像脐橙的诞生纯属偶然一样,袁守根能把脐橙种植到赣南的土地上,也完全是意外之喜。

    1962年从南昌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后,袁守根先被分配到信丰县林垦局,不久后调到西牛林场任技术员,在那里娶妻生子。浙江诸暨人袁守根从此成了“赣南老表”。

    为了增加林场收入,袁守根建议场长种植来自家乡的温州蜜橘。规模虽然不大,可从此让信丰县有了自己的蜜橘,也为袁守根巧遇脐橙埋下了伏笔。

    1969年县里开常委会,桌上备了些从外地买来的蜜橘,大家都说挺好吃,就开始讨论自己种这个行不行?有人说,西牛林场有个年轻人懂这个技术,还种了一些。县领导当场拍板,让袁守根来选址选种发展柑橘产业。

    转年,袁守根独自一人经广东韶关,过湖南衡阳,去邵阳选购柑橘苗木。其间,他在邵阳园艺场听说有一个新品种叫“华盛顿”脐橙,只是挂果率很低。敢想敢干的袁守根捎带了3捆156株脐橙苗,和近2万株柑橘苗一起运回了信丰。

    在湖南邵阳试种不很成功的脐橙,到了江西能种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袁守根在信丰安西园艺场开始试验。他选了一个离自己住处较近的地块,悄悄地把脐橙苗种了下去。细心呵护,观察记录,有时半夜醒来,他都要过去瞅一眼。

    第三年,奇迹出现了,百余株脐橙挂果了。时间已经过去快40年了,可讲起这事儿,袁守根眼里仍然闪着亮光。虽然一共才结了100多斤,当时的兴奋劲可想而知,来了人就给剥开一个尝尝。

    这时,在信丰县大阿公社一所小学当老师的朱清能,找到袁守根要了4株脐橙苗,甘冒被“割掉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摸地种在了自家的后院。

    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朱清能一直醉心于林业,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日积月累的果树知识告诉他:赣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最适宜种植脐橙等柑橘类果树。

    谈起当时的情景,如今已是信丰县长安园艺场董事长、拥有1万多株果树的朱清能历历在目,看到自己的脐橙挂果,他比袁守根更兴奋。他说:“我那时就知道脐橙在水果界的地位,就像如今汽车行业里的宝马和奔驰。”

    1975年11月,赣州外贸公司来安西园艺场调柑橘出口香港。袁守根又拿出脐橙让客人尝鲜,不料对方大吃一惊:“你这美国橙子哪里来的?”直到袁守根领着他们看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脐橙果树,对方才相信赣南真的种有脐橙。

    第二年4月15日的广交会上,赣州外贸公司展出了从袁守根那里要走的20个脐橙,来自香港的客商们都误认为是从美国进口的。产自赣南的脐橙首次参加广交会,就崭露头角。

    不久,江西省领导亲来赣南考察,告诉袁守根,你不要搞柑橘了,就搞脐橙。“资源出口,为国争光”。这是当年响当当的口号,于是,省里决定由省外贸公司出资10万元,在信丰发展千亩脐橙园,专供出口。

    袁守根感到压力巨大。当时园艺场入不敷出,只能靠工人到附近的金盆山上砍柴卖钱发工资。为节约成本,袁守根到位于重庆的中国柑橘研究所买回脐橙枝条,自己钻研嫁接育苗。1977年底,袁守根按照直径7厘米的出口标准,精挑细选了1吨脐橙,供应香港市场。

    “果似美国橙,价格高于美国橙,请组织货源供港。”当年12月27日,一封电报由香港发往国家外贸部,经由赣州外贸公司转到安西园艺场。袁守根的脐橙在香港卖出了每公斤36港元的天价,引起巨大轰动。

    “不种脐橙不是好干部”

    看到赣南种出的脐橙在香港市场一炮而红,1978年国家有关部委特批在赣州的信丰、宁都、大余建立3个外贸脐橙基地,其中,信丰脐橙规划面积2万亩。

    其实,脐橙在赣南的试种成功也有历史的渊源。早在1500多年前,柑橘就特别钟情于赣南这块肥沃的土地。南北朝刘敬业在《异苑》中就曾记载:“南康(现为赣州市南康市)有奚石山,有柑橘、橙、柚。”

    1980年,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在赣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认为:“赣南是得天独厚的柑橘生产地,应成为我国柑橘商品生产重要基地。”也正是看过这份考察报告,胡耀邦才写了那封鼓励赣州人民开山种果的信。

    这么大的面积,怎么种,种什么品种?袁守根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因为之前在国家外贸部组织的柑橘评比中名列前茅,袁守根获得了一次到西班牙和美国等地考察的机会,也因此结识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柑橘栽培学专家章文才教授。

    1981年,在全国脐橙技术人员学习班上,袁守根再次见到了章文才,听说他从国外搞回了近10个新的脐橙品种,袁守根高兴极了。于是,学习班一结束,和袁守根一起回到信丰的,是1200多株“纽贺尔”等品种的脐橙种苗。

    赣州规划的3个脐橙基地,成了这些新品种的试验田。如今,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其他的品种渐被淘汰,而“纽贺尔”以强大的综合实力成为首选品种。目前,占到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的95%以上

    袁守根忙忙活活,朱清能也没闲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清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教书之余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种脐橙了。

    1985年,从报上得知章文才引进新品种的消息后,朱清能一个人跑到武汉,找到了章文才的助手,花300元买了“纽贺尔”和“朋娜”两个新品种共11根枝条。

    回到家他就忙活开了,把买回的枝条全都嫁接到了自己原有的苗木上。第三年就挂果了,挂果率明显增加。

    附近农民看到朱清能满树的果子,喜欢的不得了,陆续来他家买苗子。卖果卖苗,朱清能很快积累了2.8万元的第一桶金。

    1989年,学校换了个敢于改革的领导,提出农村教育应该面向社会,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由学校出面在东风村承包了60亩地,交给朱清能管理,自己投资,自负盈亏。朱清能从此告别三尺讲台,成了地道农民。

    两年之后,朱清能的脐橙果园有了效益,“纽贺尔”脐橙果大皮薄,橙红鲜艳,肉质脆嫩,清香爽口。当地政府以4元一斤的高价全部收购,更加坚定了朱清能种植脐橙的信心。

    作为革命老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赣南农村的真实写照,农业生产先天条件的弱势使得贫困一直如影随形。看到现实的效益,老表们种植柑橘的步子也逐步跟上来了。到1990年前后,赣州柑橘总面积就有了28.15万亩,总产量达到2.98万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赣州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新赣南”和“兴果富民”的口号,正式确立了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发展战略,全市人民的种果热情再次被点燃。

    鼓励农民广泛种植脐橙,种苗哪里来?机会再度眷顾了朱清能这样的有心人,他成了唯一一个能够拿出脐橙种苗的民营业主。100元一斤,朱清能一下子卖出了1吨的脐橙种苗。

    拿着这20万元资金,1993年,朱清能回到老家油山镇,办起了长安园艺场。当初跟随自己承包果园的农民,都成了园艺场的骨干。

    此时,已经调入信丰县科委的袁守根,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规划信丰“百里脐橙带”。在穿越全县南北的105国道两侧8公里范围内,大规模地鼓励农户、集体、机关一起参与开垦荒山种植脐橙。

    “不种脐橙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能提拔。”这句当时的流行语,印证了赣南发展脐橙的力度和决心。1992年,袁守根也牵头成立了一个股份制脐橙种植园,承包1500亩山地,一亩为一股,一股500元,入股的有工人、农民,还有很多机关干部。

    1997年,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柑橘产业第一股,标志着以脐橙为主的赣州柑橘产业更加商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90年代末,赣州全市柑橘总面积扩大到110.25万亩,脐橙面积更是急速发展到32.88万亩。

    “守住脐橙的根”

    北宋年间苏东坡游历赣州时,对家家户户种植柑橘的盛况连声赞叹,在《舟次浮石》的吟咏中,写下了“幽人自种千树桔,远客来寻百结花”的诗句。

    进入新世纪,作为“能吃的化妆品,血液的清道夫,防癌的保健品”,赣南脐橙的营养价值更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成为继果型和口感之外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2000年,农业部一份题为“赣南:加入WTO之后中国柑橘业的希望所在”的报告,再次提升了赣南脐橙的品牌位势。次年11月,赣州市顺势举办了首届中国赣州脐橙节,之后每年一届的脐橙节扩大了赣南脐橙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销售。

    看到脐橙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种植行列中,已经52岁的谢忠明就是其中之一。坐在谢忠明的果园里,好客的他切开几个刚刚采下的脐橙,跟记者讲起自己下岗种橙的故事。

    2001年从赣县第三糖厂下岗以后,靠着自己的积蓄和政府的贷款,谢忠明回到老家樟溪村承包了50多亩山地,种上了脐橙。三年挂果,效益很好,接连又承包了两个果园。2011年底,第三个果园的脐橙还没有摘,前两个果园已经产出了90万斤。

    在他的带动下,附近村镇100多户农民也陆续开始种植脐橙。2008年,谢忠明牵头成立了三合果业专业合作社,大家统一买种、买肥、用药、卖果,产量逐年增加。谢忠明估计,2011年底到2012年初从他手里卖出去的脐橙至少会有700万斤。

    大公司采购压价的苦恼,谢忠明受够了。他出招了,带着农民社员自己闯市场,掌握定价权。2009年,经过考察,他在黑龙江哈尔滨租了600平方米的仓库和铺位,办起了加工厂和营销公司。

    一个清晰的营销模式快速形成:从哈尔滨的营销公司实时了解市场需求的脐橙量,按照这个数字从赣县的果园采摘之后直接装车运往哈尔滨,一路走绿色通道,到达加工厂就地分级包装上市。

    由于同期气温比赣南低很多,哈尔滨就成了天然冷库,利于脐橙储藏。与传统头年10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的脐橙供应时间相比,延长了2~3个月的上市时间。

    加上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贴上了防伪查询码,谢忠明的脐橙逐渐击败了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赣南脐橙,基本上“垄断”了周边市场。

    到2010年,赣州脐橙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76万亩,产量122万吨。问题来了,进入市场的脐橙量越来越大,市场的购买能力渐趋饱和,激烈竞争势所难免。摆在赣南第二代种橙人面前的问题,除了种出又大又好的脐橙,还要考虑怎么把它们卖出去。

    起初,朱清能的大儿子朱壹走了一条跟父亲十分相似的道路。从龙南师专毕业后只教了两年书,朱壹就改行了。1997年,受父亲影响从小对脐橙种植感兴趣的他,进入了江西农业大学进修园艺。毕业之后回到父亲的园艺场,主管销售。

    那时,市场竞争尚不惨烈,在父亲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朱壹把脐橙卖到了北京、上海,供不应求。可颇具国际眼光和市场意识的朱壹,还是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竞争的山雨欲来,他选择了主动出击。

    当时赣南脐橙在国内鲜有对手,最大的竞争来自进口的美国脐橙“新奇士”。朱壹告诉记者,我一直把它当做自己的对手,更把它当做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的脐橙比它的口感要好。可它一斤能卖到12到16块钱,我们最多卖到3块钱。

    通过研究,朱壹发现价格的差距来自产后处理和营销策划。在他的建议下,1997年,朱清能的园艺场引进了赣州民营企业中第一台打蜡机,在脐橙的产后加工处理上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打蜡包装处理的脐橙,最早一批进入了外企超市,在家乐福卖到了6元一斤,价格翻了一番。

    看到脐橙加工的巨大空间,朱壹产生了转型的念头。2001年,他离开父亲的园艺场,自己注册了公司,一头扎进设备制造领域,成为国内首家生产脐橙采后处理机械设备的公司。

    两年后,中国第一台高速电脑果蔬重量分选机在朱壹的厂子问世了。脐橙、柠檬、猕猴桃都能通过这台机器进行分选,与传统靠漏斗筛选大小的分选机械不同,它定位高端,电脑控制,速度更快,更为精准。

    朱壹说自己并没有离开脐橙产业。一开始,由于加工量并不是很大,采后处理机械也不好卖。2003到2005年,一年只能卖出一两台。“正是因为2005年以后,赣南脐橙的产量越来越大,品牌也逐渐做大做强,出口大量增加,我们的机器才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我们和脐橙产业始终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于自己亲手引种的脐橙,袁守根多年来心存不甘。在他看来,“纽贺尔”这个音译的名字始终标明了脐橙的美国血统,赣南脐橙要发展,要在世界果业占有一席之地,终究要选育出自己的脐橙品种。这也正是他近年来多次给赣州市领导写信呼吁的主要内容。

    最近,一个摄影家协会的朋友为袁守根做了一本画册,里面收录了与他引种脐橙的经历相关的照片和文字,袁守根爱如珍宝。

    这本画册的名字就叫:守住脐橙的根。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09/17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