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mp3,背着休闲包,每周六一大清早,在四川成都上班的“司空馨儿”便与舅舅一起,开车赶往郫县安德镇安龙村,他们要在那里挥锄垦荒。原来,“司空馨儿”与35户城市白领组建起了“城市农夫”组织,在安龙村租下农民的9分地,当起了“地主”。周末刚结束一周疲惫的工作,一行人便乐颠颠地赶往乡下,在“自家”土地上播种施肥……
农户当师傅,种菜现学现用
“你看你的芍菜种子撒得太密了,以后长得不好。”这天,农户李芝兰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杨辉等人,专门过来对每一处菜地的质量进行把关。她说,这群城里人种地的积极性高得很,就是很多方法不得当:不是挖地过浅,就是施肥太多。因此必须由她这样有经验的老农来当老师,对他们解惑答疑。而为了更好地为其服务,李芝兰还专门让儿子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农作知识,编订成《菜园里的学问》送给大家。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城市农夫”们便自觉地在院落里排排坐,听李芝兰儿子讲种菜的学问。
交上百元钱,“地主”当一年
“城里待久了,就想回到农村感受田园牧歌的生活。”“城市农夫”发起人之一的夏璐说,前不久,她与当地农户高盛鉴、李芝兰一家接洽时,双方一拍即合。高家将自家承包地中的一块面积9分的农田转租给“城市农夫”耕种。
“现在每户可认种10平方米土地。1年交纳100元租借费,土地就可以由自己随意支配,爱种啥种啥,还有农民伯伯监督和指导。”夏璐说。
村民和城市农夫各收获什么?
乡村人认为: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这群‘城市农夫’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中午,忙着为城里客人准备农家饭的李芝兰感慨地说道。“现在,我们把土地租给他们种,不图赚钱,就是希望能加强城市人和咱乡里人的沟通。”
“城市农夫”认为:收获的是一种感悟。每周末都要开车到乡下照看田地,而且还要花费租金、种地费、农具费等,这一小块“责任田”收获的蔬菜成本很高。但所有参加“城市农夫”计划的成员都表示并不在意。杨辉说田间劳作有多种好处: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种地劳动强度不大,锻炼效果特别好;能吃到绝对放心的绿色蔬菜。这些都成为她下乡种地的最大的动力。
“回归田园我有一种放松感。”钟泽彬说,他出生在农村,但在城里生活已经有几十年。当双脚踩在滑腻的农田上,让他体会更多的是遗忘已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收获更多的则是一种感悟。
社会学专家:“城乡隔离”正在打破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双向交流。”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社会学会会长陈昌文认为,城市人下乡种地,标志着长久以来的城乡隔离体系正在被市场需求所打破。通过城市人返乡种地,不仅在经济上让农户得到实惠,城市居民还能为农村发展带去物质和智力支援。而城市和农村居民通过此种方式实现身份互换,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陈昌文同时表示,乐于下乡种地是中国人土地情结的体现。他说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五千年的农耕文化让人们对土地有深深的依恋。在古代,归隐田园是士大夫们修身养性、接近自然最常见的举动。通过下地劳作,人与自然得到了最亲密的接触。
图为“城市农夫”们在田里劳作。
(张运骄 余行 文/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1-07/17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