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位一体 活力倍增


    本报记者 郝凌峰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着眼于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全区农村(社区)中广泛实施了“四位一体”包村新机制,将镇(街道)干部进行合理搭配,由党政班子成员、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各站所负责人、年轻干部组成包村(社区)工作组,对农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帮带、管理,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干部受锻炼、组织增活力。

     干部“双岗”访民意

    提起包村干部,不由让人想起“上班乡政府、下村支书家”的顺口溜。“包村干部要越来越像群众,而不能越来越像干部,这样才能真正与群众建立感情,从而做好农村工作。”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裕华区委书记张连钢深谙其中的道理。

    为了彻底杜绝这种“浮在上面”的现象,裕华区实行了包村干部“双岗制”,包村干部除在镇(街道)机关参与本岗位的业务工作外,还要到村(社区)坐班。在不影响机关工作的前提下,包村干部每周保证最少一半时间深入到村(社区),在村(社区)值班。这样既可以让包村干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群众,又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倾听民声民意。

    2010年,南焦社区被列入全市城中村改造计划,要整体搬迁。1078户的村子,680亩土地,近50万平方米住宅,对于祖辈生长在这里的4000多名居民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一触即发。

    分包南焦社区裕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延新,带领着一队拆迁小组天天深入社区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意愿。小组讨论、集体研究,一户户的分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如同一团乱麻,一点点的捋顺,最终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张延新说:“只要自己还能说话,群众工作就不能停歇。”

    “包帮带”切实解难题

    “包村干部是干什么的?是为村干部和群众理思路、提素质、解难题的!”裕华区方村镇党委书记郭玉奎告诉记者。

    郭玉奎所说的,其实就是在裕华区得到新拓展的“包帮带”工作机制。这个传统的机制在这里被赋予了新内容——包村(社区)干部每人分包1~2名“两委”干部,帮助“两委”干部理思路,明目标;每名“两委”干部分包5~10名党员,重点帮助党员强修养,提素质;每名党员分包10~20户群众,帮助群众选项目、解难题。

    方村镇辖区居民一直以来都是直接饮用未采用任何消毒措施的自备井水,这成了负责食品卫生工作的方村包村干部郑利红的心病。她多次咨询卫生监督部门,联系饮水消毒设备厂家,经过反复比较,采用了河北科技大学研制的自备井饮水消毒设备。现在自备井的消毒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老百姓终于吃上了放心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级财务支出问题,该区采取了村财镇管的模式进行管理。进一步严格报账和审批手续,要求单项开支在2000元~2万元之间的,由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单项开支在2万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报账时必须附会议记录复印件,并由镇包村组长签字,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护干部的作用。

    “捆绑”奖惩增活力

    包村干部常被人称为“传声筒”,这形象地勾画出有些包村干部只传达精神不负责落实的特征。为了使包村干部真正感受到工作压力,裕华区不断加大包村工作组工作权限,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全权处理所包村(社区)一切工作。同时,给包村工作组也压了很重的担子,参与分包村(社区)的一切事务,要求包村干部对村“两委”形成的各项决议进行把关。这样,包村工作由过去的“传声筒”变为现在的“捆绑式”,工作实行责任连带制,与所包村(社区)共荣辱,促使包村干部在信访维稳、项目征地、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尖岭村拆迁工作中,由于尖岭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拆迁又涉及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拆迁成为了各种矛盾的汇集点,群众的对立情绪一度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党政班子成员、各站所长、年轻干部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尖岭冒着酷暑、顶着严寒,走大街、串小巷,出东家、进西家,通宵达旦、苦口婆心做工作。经过包村干部与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历时8个月,共拆除1462宅、其他建筑物11处、80万平方米,拆迁总腾地666亩,裕华万达城市广场顺利奠基,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多渠道 锻炼 土地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