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松花湖:向现代渔业转型


    松花湖水质清冽甘美,盛产鲢鱼、白鱼、鲤鱼等。图为渔民在江上捕鱼。

    (栾雅丽 摄)

    王文辉

    松花湖有多大,渔业就有多大。尤其是吉林省有关部门出台的《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松花湖渔业发展带来新的助力,新的生机。

    令人期待的“十二五”

    在业内人士眼中,松花湖渔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按《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3年恢复资源,5年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松花湖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5000吨,养殖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小型鱼类加工产成品将达1000吨,利润达3000万元。

    近期,吉林市天和渔业有限公司集中力量加大鲢、鳙苗种的投放量,加强池沼公鱼和大银鱼的人工增殖和保护,加快小型鱼类加工厂建设,启动“三花一岛”等名优鱼类的恢复和引进工作,强化湖区管理,加强湖区管理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中后期,他们将在稳定小型鱼类产量和加工量的同时,稳定提高鲢、鳙蕴藏量,加快以水产良种基地建设为主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产供销、养捕加一体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松花湖渔业发展体系。

    为涵养资源,前3年他们实行封湖管理,在保证鲢、鳙鱼种投放量的前提下,加强自然鱼类的繁殖保护,同时每年将投放20万尾鳌花、岛子鱼种。

    积极理顺生产机制

    松花湖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水域,可养鱼水面50万亩。历史上的松花江流域盛产鲟鳇鱼、杂色鱼、细鳞鱼,以及稗子米、铃铛米、燕窝、松塔、东珠、人参等贡品。清朝初期,吉林市周围500公里范围内被划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采捕区,渔猎、采集十分活跃。1937年,第二松花江上建设丰满水电站,拦坝形成松花湖。

    这里曾有56种鱼类和其他水族生物,丰满大坝建成后,部分鱼种因产卵场破坏而绝迹,但仍有“三花一岛,五罗十八子”盛名。然而产卵场的破坏并没有停止,酷捕一度猖獗,近60年来,白鲑、狗鱼、哲罗、黑龙江鱼、江鳕、细鳞鱼等几种冷水性鱼类相继绝迹,大个体商品鱼已经罕见,翘嘴红、蒙古红、鳜鱼、长春鳊、甲鱼濒临灭绝。

    松花湖现代渔业始于拦网养鱼,已有30年发展历史。拦网主要在库汊,目前有113处,拦截水面18万亩。2009年全湖的水产品产量为3260吨,“拦网”产量占2200吨。苏尔哈、两佳子、旺起、茨沟等“拦网”渔业生产企业已经走上了产量稳定、后备资源充足、轮捕轮放、科学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主江水域相对处于半荒废状态,多年来一直是政府投入,群众办证捕捞,2009年主江鱼产量不足1100吨,仅为全湖鱼产量的三分之一。2009年12月,松花湖主江水域渔业生产整体租赁,吉林市天和渔业有限公司取得经营权。主江水域自此理顺了生产机制,为松花湖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向现代渔业转型

    1987年他们移植的池沼公鱼,在松花湖库区迅速形成捕捞群体,产量比较稳定,占松花湖总产40%以上;1996年引进的大银鱼,2005年以来也逐渐形成捕捞量,占全湖鱼产量的10%左右。在湖区渔业资源锐减的年代,两种小型鱼养活了一批渔业生产企业。

    松花湖小型鱼主导渔业,是松花湖的尴尬,也是水面资源的浪费,其原因主要是拦网渔业各自为政,投入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任意捕捞鲢、鳙鱼,不控制最低起捕规格,致使后备资源逐年减少。

    松花湖浮游生物资源可提供的鲢鱼产量为每亩14.25公斤,可提供的鳙鱼产量为每亩16.5公斤,2009年平均亩产鲢、鳙鱼仅为2.68公斤。

    天和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东介绍说:“松花湖渔业的发展思路是,在保护好松花湖水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按照渔业生产潜力,以鲢、鳙鱼为主要放养对象,增殖保护自然鱼类,恢复土著名特优鱼类。同时合理增殖保护大银鱼、池沼公鱼,完善鱼类加工出口基地,逐步实现苗种、商品鱼、水产品加工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条,使松花湖真正成为该省商品鱼基地和小型鱼类加工出口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鳙鱼 大银鱼 水产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