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来,我国已先后培育并推广应用了高产、优质粮棉油等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1万余个,推动农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三次跨越,实现了5~6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粮食亩产从1949年的69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31.5公斤,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1949年的2300亿斤提高并稳定在当前的10000亿斤以上。
我国水稻育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改良和成功培育了“矮脚南特”等水稻矮秆品种,实现了从高秆到矮秆的革命性重大突破,促进了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一次飞跃;70年代,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成为第一个将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实现了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二次飞跃;80年代以来,育成了两优培九、沈农265等一批超级稻新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小麦三系配套,育成了绵阳32等杂交小麦新品种。玉米杂交育种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利用单交种为主,双交种、三交种、顶交种结合的品种格局,成功培育出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单系列、掖单系列、农大系列等玉米杂交种;同时,我国在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等杂交种选育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大豆常规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先后育成了中黄13、中黄35、杂交豆1号等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国作物耕作制度改革及农作物高产超高产技术不断开发与应用。上世纪50年代,南方实现单季稻改双季稻,北方发展了间作套种技术;70年代,随着高产栽培技术和多熟制研究的深入,在各地试验示范,创造出江苏省苏州地区三熟制等一批作物高产典型;80年代后,随着作物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多熟制发展很快;进入90年代,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及生产管理决策系统发展迅速,模式化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国复种指数已从1949年的128%提高到160%以上,最高地区达250%。近年来,深松整地、全膜覆盖、大棚育秧等新的栽培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成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26/17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