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崔守安(前排中)率团在上海考察。
县长常广智(前排中)在山区乡镇调研。
“伊健”食品有限公司的系列早餐奶包装车间。
旭盛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珏山”牌无公害鸡蛋。
下村绿之丰蔬菜大棚。
彤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山楂干红酒庄。
徐晋芳 徐军利
编者按: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北依上党,南瞰中原,东眺冀鲁,西望长安,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环绕晋城市区。全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63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农村人口占70%。近年来,泽州县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以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就业和增收的渠道,确保年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9%,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整体实现全县农民收入翻番。
不久前,笔者在山西省泽州县大箕镇南坪村李晋明养猪场采访时,恰遇李晋明正在卖猪。“养一头猪,能赚1000块钱左右。我们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特色村,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几乎都靠养猪致了富。”李晋明乐呵呵地说。在泽州县,像南坪这样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叫响叫亮了“一村一品”,也让老百姓“品”出了好滋味。
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泽州县规划了“五大基地”,发动广大农民建蔬菜园,打养殖牌,发菌类财,走产业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泽州地域特色的产业新路。
政策引导规划科学
泽州县委书记崔守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而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干果经济林、食用菌、有机种植、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按照这一思路,该县积极整合县域传统产业优势资源,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强力推进特色农业生产,规划了“五大基地”,掀起了“一村一品”发展高潮。
一是以丹河沿线为主,在北义城、高都两个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二是以环城高速和长河流域为主,在下村、大东沟、巴公、南村建设畜禽养殖基地;三是以南部山区为主,在犁川、李寨、南岭、柳树口等乡镇建设干果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四是以南村镇“泽地萃”公司为龙头,在南村、大阳、巴公、李寨等乡镇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五是以“彤康”公司为龙头,在高都、李寨、山河、柳口等乡镇建设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
为了确保工作落实,该县还成立了“一村一品”领导组,确立了73个示范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帮扶等措施,在每个示范村发展了一个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余个,注册资金5亿元,入社社员1.2万人,带动农户2万余户。
龙头带动组团发展
为了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泽州县大力提倡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站在高都镇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的高处向下望,田野里的玉米已经成熟,大豆正在结荚,法国郎德鹅“嘎嘎”叫着缓缓散步,好一派田园诗画。笔者了解到,高都镇以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带动了北街村及周边村庄500余农户参与种植、加工。去年,北街村单靠玉米种植一项,人均收入达4000元。“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挣不完的钱。”北街村民李炉喜深有感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23/17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