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田野新景入画来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3  互联网

    县委书记崔守安(前排中)率团在上海考察。

    县长常广智(前排中)在山区乡镇调研。

    “伊健”食品有限公司的系列早餐奶包装车间。

    旭盛绿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珏山”牌无公害鸡蛋。

    下村绿之丰蔬菜大棚。

    彤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山楂干红酒庄。

    徐晋芳 徐军利

    编者按: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北依上党,南瞰中原,东眺冀鲁,西望长安,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环绕晋城市区。全县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63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农村人口占70%。近年来,泽州县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以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就业和增收的渠道,确保年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9%,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整体实现全县农民收入翻番。

    不久前,笔者在山西省泽州县大箕镇南坪村李晋明养猪场采访时,恰遇李晋明正在卖猪。“养一头猪,能赚1000块钱左右。我们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特色村,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几乎都靠养猪致了富。”李晋明乐呵呵地说。在泽州县,像南坪这样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叫响叫亮了“一村一品”,也让老百姓“品”出了好滋味。

    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泽州县规划了“五大基地”,发动广大农民建蔬菜园,打养殖牌,发菌类财,走产业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泽州地域特色的产业新路。

    政策引导规划科学

    泽州县委书记崔守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而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干果经济林、食用菌、有机种植、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按照这一思路,该县积极整合县域传统产业优势资源,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强力推进特色农业生产,规划了“五大基地”,掀起了“一村一品”发展高潮。

    一是以丹河沿线为主,在北义城、高都两个乡镇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二是以环城高速和长河流域为主,在下村、大东沟、巴公、南村建设畜禽养殖基地;三是以南部山区为主,在犁川、李寨、南岭、柳树口等乡镇建设干果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四是以南村镇“泽地萃”公司为龙头,在南村、大阳、巴公、李寨等乡镇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五是以“彤康”公司为龙头,在高都、李寨、山河、柳口等乡镇建设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

    为了确保工作落实,该县还成立了“一村一品”领导组,确立了73个示范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帮扶等措施,在每个示范村发展了一个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余个,注册资金5亿元,入社社员1.2万人,带动农户2万余户。

       龙头带动组团发展

    为了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泽州县大力提倡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站在高都镇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的高处向下望,田野里的玉米已经成熟,大豆正在结荚,法国郎德鹅“嘎嘎”叫着缓缓散步,好一派田园诗画。笔者了解到,高都镇以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带动了北街村及周边村庄500余农户参与种植、加工。去年,北街村单靠玉米种植一项,人均收入达4000元。“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挣不完的钱。”北街村民李炉喜深有感触。

    无独有偶。在泽州县陈庄村——山西省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示范园里,一排排蓝瓦白壁的洁净厂房拔地而起,制冷机正向厂房内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冷气。公司董事长申永乐向笔者介绍,这里的蘑菇工厂化工作间约5米高,每个工作间均放置8层培养架,每间约摆放2.3万袋。这里一年四季均可生产,年消化玉米芯、麸皮、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5500余吨,年产金针菇2000吨,产值2300余万元,年利润600万元,安排当地劳动力180余人。今年9月,“泽地萃”公司又与晋城市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联手,建起占地200亩的杏鲍菇生产园,眼下正在调试各种机器,预计可以再安排600余人就业。

    为了给全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泽州县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一年来,共组团参加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会展活动,先后签订了6个农业合作项目,总金额8.94亿元。其中,泽州县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韩国青绿园实业签约的总投资8930万元、年产9000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为晋城市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

    目前,泽州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3家。其中,彤康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重点龙头企业,晋宏、伊健、双丰等8家企业入选市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共带动基地10.8万亩,带动农户5.8万余户,年转化农产品10.6万吨。与此同时,全县73个专业村共认定无公害产品48个、有机产品11个,初步建成了小杂粮、蔬菜、食用菌、有机农产品、蚕桑、畜牧等9个农业产业链条,涌现出“巴公”牌大葱、“盘松”牌蜂蜜、“卧龙山”牌甜糯玉米、“寿山”牌蔬菜等一批特色名牌产品。

     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笔者在泽州县广大农村采访时,听到村民们谈得最多的一个新词是“一村一品”,而在这个新词的背后,有着更迷人的斑斓色彩。

    “过去俺村都是按照老传统种菜,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现在入了合作社,社长请来技术员进行指导,何时打虫,何时追肥,何时收购,都有人指导,什么都不用愁了。”北义城镇河底村寿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社员任福喜兴高采烈地说。

    在巴公镇北板桥生态园,笔者看到这样的宣传广告:水果采摘时价——每斤梨1元,桃2元,枣3元,同时提供自助烧烤、垂钓、帐篷、篝火晚会等。园子里不时传来游客选摘水果时的笑声。

    在晋城市规模最大的花卉园——泽州县霍秀村晋宛花卉中心,天竺葵、麒麟叶、金丝梅、倒挂金钟、康乃馨等数百种花卉姹紫嫣红、绿意盎然。据悉,该中心总投资1000余万元,营业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采用先进的采光、通风、换气、取暖设施,共有国内外150多家花卉企业入驻。

    在高都镇泊南村的大棚蔬菜园,村支书田国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原先种粮食,每亩地最高收入500元,改种大棚蔬菜后,每亩地平均收入达2万元。目前,村里种大棚蔬菜的农户,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北义城镇河底村土地肥沃平坦、水源充足,种植大田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去年以来,河底村成立了寿山蔬菜种植合作社,将过去的分散种植聚拢成了规模产业。

    赵团瑞是全省有名的“养羊大王”。在鑫瑞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笔者见到了这位“能人”。赵团瑞介绍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富了才算富。近年来,他采取“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引进优种母羊,经选育后与有饲养能力和条件的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将选定的基础母羊无偿承包给农户饲养。合作社对承包户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人工授精、统一回收羔羊。南村镇峪口村农民孔凯元于2009年6月从“鑫瑞泰”合作社领回50只母羊和30只波尔山羊饲养,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目前,赵团瑞的合作社共与3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协议,带动养殖户300余户。

    笔者从泽州县农委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余个,年总收入近3亿元,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比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多1200多元。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在用工、用地、参与种植和产品价格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交易环节大大减少,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既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揽”不了、单个农户又干不了的问题,又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形成。

    泽州县县长常广智说,农业兴促百业兴。泽州作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大突破工程,精心打造强县富民的新亮点,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转变。

    “南岭的核桃,泊南村的菜,北街的玉米真不赖;南坪村的猪、青杨掌的羊、陈庄的金针菇实在香……”这段顺口溜,真切地道出了泽州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后,老百姓的喜悦心情。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23/17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