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誓让贫瘠变富足


    本报记者 刘强

    27年来,姬淼祥一直扎根在偏远、干旱、贫穷的山西省高平市石末乡,一头钻在治旱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上,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石末乡的旱作农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他说:“我生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所以我愿意用我全部的力量去让它变得肥沃和富足!”

    姬淼祥,石末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出生在石末乡瓮庄村一个贫苦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暗下决心,立志扎根农村。这些年来,因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荣获“晋城市青年科技奖”、山西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先进工作者”、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团中央“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7年10月被评选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石末乡位于太行山边陲的一个深山沟里,十年九旱,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农民束手无策。1997年5月,姬淼祥得知团中央和中国农科院要在北京搞首期《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培训班,立即请求乡领导批准他去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看到专家介绍的化肥土壤速测仪很好,就东筹西借了4000元钱购回了一台。推广此技术时,他印发了宣传资料,并登门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每村选出3~5户,全部是无偿服务。当年在全乡60户农民的120亩地里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玉米试验。

    结果苗情长势很好,秆壮穗大,颗粒饱满,产量高出对照田15%,同时每亩节省肥料投入10~15元。

    此后,姬淼祥在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时,发现农民对土壤化肥速测仪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希望能进行一些改进。于是他又在2005年引进了山西省农科院褚清河博士的研究成果SCR—调控施肥技术。当年秋收后他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乡大小村庄,跑遍了全乡3万多亩耕地的大小地块,取了3000多个土样,绘制了17个行政村的施肥指南图。仅此一项全乡3万亩耕地每年可节省肥料投资60万元,增产粮食540万斤,增加农民收入600多万元。

    “农民需要新品种,但在拿不准的时候就不放心,所以推广新品种尤其要做好服务工作。”姬淼祥告诉记者。他曾从高平市农业局引进了小麦“4569号”新品种,但没有一户农民愿意种,他就在南张寨村做工作,选择了100亩搞试验田,由市农业局每斤补助0.5元,乡农技站每斤补助0.5元,让群众以一斤小麦换一斤优种的办法去种。但农民还是不放心,姬淼祥就和农民签订协议,凡试种乡农技站提供的品种,丰收了是自己的,减产了由农技站赔偿。结果种下的100亩新品种来年长势好,产量高,平均亩产达到600斤,比对照田高出200斤,亩增收100多元。第二年,全乡的农民都纷纷来找姬淼祥帮助购买小麦品种。自那以后姬淼祥每年都要引进玉米、高粱、小麦等新品种推荐给父老乡亲试种。

    解决旱的问题一直是姬淼祥工作的一个重点。自1997年起他就开始专研治旱技术,在5年多的时间里,种植不同作物反复试验,成功发明了新型旱作节水新技术——W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新技术,从此彻底解决了石末乡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难题。目前仅石末乡此项技术推广面积就达1万多亩,亩增产玉米200多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玉米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