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新政”润泽每片牧区


    本报记者 白锋哲 郜晋亮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开启了我国草原建设的新纪元,它带来了草原保护的黄金期;它对牧区的深远影响不亚于取消农业税和林权制度改革对农业和林业的意义,它明确了在占国土面积超过40%的牧区实行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将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却又极易被忽视的草原强力推到世人面前——这就是被誉为“草原新政”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截至到不久前青海省启动实施,这项政策所涉及的内蒙古、新疆、西藏等8个主要草原省区全部拉开了实施大幕。8个草原省区是如何从操作层面开展工作的?这块共计680亿元的“惠牧蛋糕”能否合理公平地分到牧民手中?禁牧能否禁得住、减畜能否减下去、牧民生产生活受到怎样的影响?草原生态能否逐步恢复、新政如何实施才不致落空?为此,记者选取草原类型复杂多样的青海省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和探析。

    若统一按每亩6元补助,有的牧户一年能拿上百万元,有的则不足千元——

    禁牧资金如何切分才能公平合理?以“标准亩”为基础,实行差异化补助

    据了解,在各省区制定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方案时,禁牧补助如何发放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青海省面临的困难尤为典型。

    青海省96%的区域为牧区,有天然草原5.47亿亩,居全国第四位,草原类型复杂多样。

    由于地区间人口及草原资源差异大,青海各地人均占有草原资源量和不同草原的载畜能力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如,海西州占了全省近乎半数的疆土,人均占有草原面积达2443亩;黄南州则草原面积小、人口多,人均占有草原面积仅209亩;如果简单地按国家的禁牧补助标准,即每亩每年6元直补,海西州人均达5612元,黄南州则只有711元,两者相差8倍。

    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在全省启动会上介绍说:“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户,草原承包面积过万亩、过10万亩,甚至个别的达20万亩以上。若按6元补助,有些牧户一夜之间就成了每年拿几十万元的暴发户。这些势必造成一种不公平。”

    禁牧补助牵涉千家万户、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怎样做才能实现这项政策的公平、公正和普惠原则?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责任意识。

    经过反复调研测算,最终青海省根据国家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借鉴其他省区的做法,提出以“标准亩”为基础,实行差别化补助。其测算方法是,以全省年平均饲养1个羊单位所需26.73亩天然草原作为一个标准亩,其系数为1;草原承载能力大于标准亩的,系数大于1;草原承载能力小于标准亩的,系数小于1,由此测算出各州的标准亩系数平均值。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人口数量、牧户承包草原面积、收入差异及减畜压力等因素,按照同类地区同一标准的原则,最终确定出四个禁牧补助测算标准,其中果洛、玉树州5元/亩,海南、海北州10元/亩,黄南州14元/亩,海西州3元/亩。 

    依照这种办法,各州根据实际情况再制定方案,对补贴标准进行微调;之后各县再相应地制定方案,以求相对公平合理。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省落实补奖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黄元介绍说,“具体实施中我们还采取上封顶、下保底的措施,避免出现因补助过高“垒大户”或因补助太低影响牧民生产生活的现象。”

    记者思考:“标准亩”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据了解,在全国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8个省(区)中,除西藏、四川两省(区)按国家禁牧补助测算标准实施外,其他省(区)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方式进行补助。

    今年是补奖政策实施的起步之年,力争实现良好开局至关重要。制定了科学公平的奖补资金发放方案,仅仅是迈出了关键一步,仅仅为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严格资金发放管理,确保奖补真正落实到牧民手中,才能使政策大步稳健前行,才能让政策落到实处。

    历时近一年调研完善,八省区中最后一个启动,力争使政策发挥最好效应——

    具体实施方案是如何确定的?书记省长亲抓,要经得起群众考验和历史检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生态保护 牲畜 强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