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栉风沐雨·30年


    有了希望,群众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有一次一批出国的货要得急,大冬天的村民们在厂里通宵干。“你想想,一天干20个小时,这是什么劲头!”

    三年苦干加实干,张文德和支部一班人兑现了当初的诺言:董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第一年达到了35万元,第二年达到65万元,第三年达到102万元,完成了村庄的第一次原始积累。

    痛定思痛

    1996年,董北村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万元,与临近的一个村庄合并成立了兴化市第一个村级党委,并且制定了第一张村庄发展规划……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董北村由一个偏僻水乡的三类穷村,一跃成为泰州市第一村、全国文明村。

    董北村富了。1997年7月,随着劈啪作响的鞭炮声,50辆崭新的“富康”轿车从还没有红绿灯的兴化县城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村里。

    “富裕起来的农民,闹得城里人把眼珠子都凸出来了。我当时坐在车上,就听旁边的一个人说:‘没得命了!一个村买这么多小轿车!’”张文德回忆说。

    然而,张文德怎么也没想到,接下来的董北,会遭遇怎样的艰难和挫折。

    1999年夏天,农业部组织到美国学习,张文德是全国惟一一个来自革命老区的村干部。30天的参观学习,使他产生了要让董北村农民过上比美国农民还要好的日子的想法。有了实力的董北村首先投入2000万元办教育,兴建一所正规的小学和幼儿园。不久,又投入2800万元建了全省第一家农民疗养院。

    然而,5000多万元投入到村福利事业后,家底空了。

    “那一年,我们村的干部苦了,村里连同公司50多个中层以上干部,每人只领了一千块钱回家过的年。”张文德告诉记者,“公司和村干部到街上招待客人,餐馆都要现金结账,不敢赊给董北村。”

    接着,是银行不再借贷,还紧着逼债。2002年到2003年,张文德作为法人代表应诉了8个债务官司;更让张文德头疼的是农民疗养院招来的50多个护士,穿着白大褂,集体到镇、县、市上访要欠资,还把村主任张明荣给打了。泰州市委、信访局先后打电话把张文德和镇长叫了去。让人查张文德有没有经济问题,有,就地带走;没有,立下字据,拖欠的工资分期偿还。

    董北村人心散了,9个村委委员走了6个半。更让张文德觉得丢人的是,深更半夜有人弄了个花圈,一把火把他家院墙大门烧了个精光。

    张文德委屈地哭了。那是他一生中第三次掉眼泪,第一次是参加全国劳模大会的时候,大家高兴;第二次是村小学建好的时候,刚结婚不久的小女婿为学校拉课桌,早上五六点钟出的门,结果出了车祸。

    痛定思痛,张文德明白了一个道理:注重民生也得量力而行,经济发展是基础。作为兴化市最后一个乡镇企业改制的村,当时的村办企业兴龙公司亏损400多万元,没人要。领导说不行就倒闭吧,可张文德舍不得。2004年的冬天,为了把住生产质量关,张文德几乎天天裹个军大衣睡在厂房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股劲头,厂里200多号职工才没有丢掉饭碗。

    与此同时,张文德和村委一班人放开手脚,全村有能耐的人纷纷兴办企业,私营经济在这个小村庄里舒展开来。

    2004年,张文德瘦得只剩下100斤,50出头的他看起来更像个老人。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张文德这样总结:“没有退缩过,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消极。”

    “公鸡”与“母鸡”

    11月15日,张文德带着记者参观了董北村不锈钢废品交易市场:一排排前店后屋的房子整齐排列着;拉货的小三轮、来往的行人摩托、铺在地上的各种不锈钢板材井然有序;包着头巾、带着手套和围裙的装卸工忙而不乱;加上切割机作业的声音,繁忙而有序。

    “2004年,有一天我在村里的剃头铺剃头,当时有几个村民在闲聊,一个村民跟我说,‘你这些年办学校、搞疗养院,养得都是公鸡,光好看不下蛋。’我说你给我想想办法,养个母鸡好下蛋。他说‘能不能办个市场?’我一听,对呀!全镇全村这么多不锈钢企业,都需要不锈钢原料,办个市场,帮助这些小企业解决原料问题,又为集体经济发展辟出新路。头都顾不得剃了,当天就召集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第二天就开始动工。四期工程陆续上马后,年交易额超过了10亿,还解决了村里近200个劳动力的就业。如今的董北村民,收入不是靠一个渠道,最多进钱的口子有三、四个。”张文德对记者说,群众的智慧是创新的不竭源泉,脱离群众治理不好乡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总结 公鸡 母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