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梅 本报记者 刘伟林
入冬后的黑土地进入了自然的休眠状态,但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冬季耕地却依然显露着勃勃生机,油汪汪的黑土地已经整理到待播状态,可以说来年春播的农时已经抢到手了。
五常市委书记姚志波告诉记者,今年五常市粮食总产实现57.68亿斤,比去年增加7.58亿斤,增长15.1%,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8年稳步增产。五常市有耕地388.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6.6万亩,玉米174.2万亩,大豆10.8万亩,今年全市三大作物平均单产为水稻1484斤、玉米1690斤、大豆420斤,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谈到粮食生产取得的突出成绩,姚志波认为,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科技拉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化经营是促进五常市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
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方面,通过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近2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还整合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工程、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绿色食品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
全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实施了千户示范工程,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玉米高产品种播种面积达到95%。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600万元,投入水源建设资金5500万元,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在水田乡镇建设集中育苗小区,全市标准化育秧大棚达到2.6万栋,占育苗总面积的80%。全市测土配方施肥220万亩,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土地整理和小流域治理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同时增加水田面积6万亩。在农机化方面,今年新建1000万元水准的大型农机合作社13个,增加作业面积50万亩。
推动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动力。通过引进中粮、北大荒等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市落实水稻产业化订单面积160万亩,占水田面积90%,为农民增加收入2亿元。
姚志波说,水稻是五常农业的支柱,五常大米拥有产地证明商标,是原产地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五常的优质水稻价格高出全省平均价格的一倍,是富民的产业。把稻米产业做强做大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2年,五常市的稻米产业将利用现有灌区节水改造,新打水源井、扩大小塘坝灌溉面积、移动泵站补充水源等综合措施增加水田面积,力争今后每年增加水稻面积10万亩,5年内全市水稻面积达到230万亩。同时以大米生产加工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相关联产业,把五常大米产业壮大,全力打造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30/17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