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超对接”能否化解“卖难买贵”


    只管种菜,不愁卖菜,与眼下一些地方的农民为农产品滞销、贱卖而发愁不同,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民正品尝收获的喜悦——没有中间环节,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打包直送超市。

    目前,全国已有14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对接,越来越多农民将其视为“福音”。然而“农超对接”能否成为主流模式还是未知数,合作社进超市的高门槛、高费用以及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高成本、高风险等诸多因素,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农超对接”,破解困局。

    “农超对接”全国推广

    眼下正是萝卜、冬瓜等时令蔬菜上市的时候,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的农民施伟尧每天忙着收菜,不过与一般农民不同,施伟尧不需要为卖菜奔波,他的68亩菜地出产的所有蔬菜都早有了买主:杭州市最大的连锁超市——世纪联华。

    “我当了30年的农民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心过,多亏了合作社。”施伟尧说,6年前他与当地其他136家农户一起加入了杭州万家丰舒兰蔬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帮助联系超市卖菜,自己只管种菜、收菜。

    据了解,“农超对接”自2008年开展试点以来,目前共有超过14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对接。今年10月25日,“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在杭州启动,意味着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农超对接”不仅农民受益,超市和城市居民也享受到好处。

    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学院院长龚晓丹介绍说,自2009年物美连锁超市尝试“农超对接”以来,果蔬销售量从2008年的平均每天79吨增长到2011年的400吨,翻了几倍。“我们的卖价要比一般农贸市场便宜20%以上,同时初步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消费者食品安全忧虑减小了。”龚晓丹说。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王炳认为,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农超对接”有望解开“卖难买贵”的死结,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超市经营成本和实惠消费者的三赢目的。

    “农超对接”仍处于磨合期

    由于各方受益,“农超对接”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受热捧的同时该模式仍面临多重挑战。

    农产品进超市仍需缴纳各种费用,农民实际获利不高。上海一家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农产品虽然进了多家大超市,但是超市每年收取的进场费、配送费、网络下单费就高达几万元,此外还需要给超市一定比例的销售返利,利润压缩得比较厉害。“比如配送费每筐得三元,一筐利润较好的西瓜可以接受,一筐基本没什么利润的青菜也要这么多就有点承受不了。”该合作社市场部经理说。

    记者发现,相对于强势的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没有话语权的弱势地位。一些超市利用农民卖产品的迫切性压低价格,导致合作社成为超市廉价的供应商。同时,超市对合作社要求较高,小型合作社很难迈进超市大门。

    超市则普遍表示,经营生鲜农产品的成本高、风险大。此外,部分超市认为一些合作社农产品安全性不过关,合作矛盾突出。家乐福中国商品部全国生鲜总监赛伯说,他们每年组织人员给农民培训,发现很多农民在施肥施药上还比较随便,给他们对产品的监控带来困难。“有时检测出农药超标,我们就不能收这个产品,双方都遭受损失。”赛伯说。

    专家建议政府扶持、农民自助

    专家认为,尽管“农超对接”目前存在诸多挑战,但依旧是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同时农民发挥主动性开展自助。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是“农超对接”最主要的目的,要想办法减轻相关费用。“必须降低直至取消超市的各种收费。但是超市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商业主体,必然以盈利为目的,建议国家能够给予超市税收方面的优惠,比如对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销售免收营业税、增值税,从而要求超市停止收费。”戴中久说。

    专家认为,在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合作社只有对农产品严格把关,出产安全、高质量的果蔬,才有可能跟得上消费者需求和超市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建议农业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在给予农事技术指导的同时特别突出对农民农产品规范意识的培养,并在田间地头建立检测检验体系,使农民能够掌握主动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增加农民收入 检测 田间地头 冬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