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环境指数的大丰农民感受


    大桥镇洋南、双丰、大桥等村的许多村民,如今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像市区居民一样,把装在垃圾袋里的垃圾送到公用垃圾池里。副镇长朱寿海介绍说,全镇计划3年内兴建农村垃圾池1000个,目前已建成垃圾池近200个,使500多户农户填平了使用已久的“灰泥塘”。

    “河道、垃圾池都有了‘姓’”

    “农村环境整治,切忌一阵风。必须建立和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市委书记倪峰、市长陈平和一班人,在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着眼长远。

    市委常委郭超介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217个村,今年计划创建环境整治合格村50%以上,明年实现全覆盖。目前,已有38个村经验收确认为首批合格村,综合长效管理保洁人员正在抓紧配备。

    草庙镇在建成农村垃圾池700余座、安置垃圾箱200多只的同时,突出制度建设和保洁员队伍建设,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效果。全镇16个村(居)的负责人和50多名新上岗的农村保洁员接受了辅导。

    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庄新泉介绍说,到目前,全市217个村已培训和配备长效管理保洁人员1800名,市镇村每年投入1500万元发工资。同时,建立和落实多种长效管护责任制,使农村环境整治和管理常态化、常规化、长效化。

    “这76个垃圾池都姓李。”最近,大桥镇大桥村3组组长老李经常这样跟周围人开玩笑。每天一大早,他就开着拖拉机,自带清洁工具,把包干负责的76个垃圾池内的垃圾清运到镇垃圾压缩中转站。

    大桥镇力争实现“建成一块,长效管理一块”目标,与各村签订《河道保洁长效管护合同》和《农村垃圾保洁协议》。各村也及时将整治完毕的河道和建好的垃圾池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签订相关协议。目前,全镇46条大中沟199.5公里的河道和357个垃圾池全部有了“姓”,分别占全年应管河道和垃圾池数量的100%和71.4%。

    三龙镇水环境治理采取“双轨制”的办法,既落实了长期管护责任,又调动了全镇党员群众自愿参与的热情。丰余村48名中青年党员利用党员活动日,带头到所在村组下河捞水草、清淤泥、栽树木、放鱼苗。龙南村的8名村组干部,相互间还开展了劳动竞赛,他们利用短短的10多天时间,便把杂草丛生、水系不畅的3条累计长达1.2万米的大中沟整理一新,为集体节约经费2万多元。

    黄灿灿的阳光下,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面,伸向田野,伸向农庄,伸向绿色拥抱的远方……随处可见清新洁净的怡人景象。大中镇恒北村68岁的老党员钱洪柏还在村边立起一块广告牌,提醒村民们长期保持良好环境和习惯:“绿化成荫树成行,无人打豆和晒粮;路面沟边勤锄草,河下水面常打捞;家前屋后天天扫,垃圾池里等你倒。卫生习惯养成了,村庄处处人称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今年以来 农村环境 发酵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