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人人尊重人才人人努力成才


    金黎平小

    土豆干出大事业

    在农业育种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定律:一个人一辈子要是能培育出一个作物新品种,那就是事业成功的标志。农业育种周期长,风险大,条件艰苦,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许多科研人员辛勤奋斗一辈子,也许还出不了一个新品种。

    金黎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一位普通的女研究员,用自己的努力成功打破了这个定律:她主持育成了1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更为可贵的是,她走出实验室,走进贫困山区,千方百计推广这些品种,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从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的金黎平,被分配到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金黎平的科研事业进入巅峰状态,她不仅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高产优质专用薯类及其他作物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培育”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金项目“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和948重大项目“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引进与示范推广”,还先后参加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农业部有关课题和国际合作等项目。她还被聘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组织协调全国马铃薯科研、推广和生产共50多个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技术问题,针对性地研发和集成示范产业技术,迅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水平。

    “农业科研一定要到基层。不下农田,怎么搞马铃薯研究?”已经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金黎平经常这样说。全国各地不同季节的育种基地、加上到全国各主产区基层考察和技术服务,她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穿行于育种基地和全国产区之间,每年约有一半多的时间出差在外,风雨兼程成了家常便饭。

    “土豆虽小,但价值不小。正如土豆离不开土壤一样,农业科技工作者也离不开土壤。只有像土豆那样扎根泥土、扎根基层、扎根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金黎平说。 

    (本报记者 曹茸 整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葱 品种 玉米 沼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