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业大市
□□通讯员 宋心海 本报记者 刘伟林
近日,记者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采访时发现,这个传统农业地区在实施现代化大农业,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同时,其城镇化和工业化也在飞速发展:工业园区内厂房林立,农村矮草房正在被新民居和别墅替代,当地农民除种地外,很多还在工厂“兼职”。用市委书记朱清文的话说:“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需要依靠农民。我们现在要探索如何把农民动员起来,把乡村干部动员起来,让他们在‘三化同步’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为农区发展“奠基”
深秋时节,绥化的粮食作物已经基本收获完毕。据当地农业部门测产,今年绥化粮食总产305.8亿斤,比去年增产36.7亿斤以上,增幅超过10%,首次突破300亿斤大关。
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核心区,被誉为“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绿色水稻之乡”。今年全市落实粮食高产创建面积1000万亩,其中玉米540万亩,水稻270万亩,大豆达到190万亩。据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目前该市水稻平均单产1260斤,玉米1600斤,位列全省前列。在该市北林区双河镇西北村“双启”稻米产业园,主人杨启给我们的名片上写的是:绥化市双启米业有限公司、绥化市双启种业有限公司、绥化市双启水稻研究所、双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所长)。双启有机大米、双启有机降糖稻米、双启有机彩色米、富含铁元素的红米、富含维生素的绿米……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水稻品种。今年他种了600亩彩色大米,每斤卖到50元还供不应求。他的双启稻米产业园区集科研、示范、经营、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研发水稻新品种10多个,今年有的品种亩产高达1500斤。北林区秦家镇民兴村农民张悦告诉我们,他种了20多年水稻,今年区里投资30万元在他那里建了50栋育秧大棚,每个棚可以给40亩稻田提供秧苗。“原来农户一家扣一个育秧大棚,人工和材料都很浪费。”张悦说,他打算建立种苗合作社,用自己过硬的育秧技术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供服务。
海伦市海北镇是大豆种植核心区的核心,镇党委书记盛春景说,全镇耕地30万亩,有一半种大豆,主要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垄三栽培等优质高效适用技术。这个镇有142家大豆收购贩运企业,年销售大豆100万吨以上。在海北镇利彬农副产品经销处,我们见到了经理常利彬。傍晚时分,他的大豆经销点还在机声轰鸣,收购来的5000吨新大豆经过筛选,按豆腐、豆芽等用途分成大中小粒3类。他这个收购点已经营了10年,主要销往北京的批发市场。
肇东市五里明镇是“龙江产粮第一镇”,走进田间,一架架进口的大型喷灌机排列整齐,最长的超过400米。镇现代农业公司副经理张长文介绍说,去年玉米亩产是1112公斤(31%水分),今年产量预计超过去年,高产创建吨粮田每亩增产200斤,他的发展目标是干粮(14%水分)实现吨粮田。目前全镇20万亩耕地,其中7万亩由合作社经营。五里明镇现代农业公司采取的是1+8+4模式,即1个现代农业公司,8个种植合作社,4个外联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农民入股的土地每年保底收入350元,盈利部分的60%按股分红;盈利部分的35%为合作社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社员在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进退自由。
据了解,在未来五年,绥化市至少要有1000万亩核心区全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00万亩示范区和带动区也要基本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
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大农民当主角
在望奎县火箭乡,记者来到了正兰三村的祥和乐园新区,眼前是一栋栋别墅式农村新居。李红莲夫妇正在给儿子的房子硬化车库,老两口都是村小学老师,儿子在正兰三村任大学生村官。184平方米掏了25万元,比县城的房子便宜一半。儿子学的是音乐,儿媳学的是外语,他们想在新房里办个幼儿园,发挥全家人的特长,也让门前这个漂亮的广场派上用场。
目前绥化采取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有:对等置换模式、老村改造模式、梯次推进模式和集体经济模式。正兰三村作为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行的是梯次推进模式。祥和乐园一期包括12栋24户别墅以及两栋6层住宅楼。二期规划6栋6层住宅楼,可容纳360户居民入住,计划2012年11月竣工。到今年年底,绥化市的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后,能整合46个自然屯,入住新居5114户。绥化计划通过“强镇、减村、并屯”,逐步撤并小村小屯,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镇、城市聚集。到2015年,全市将取消864个屯,撤并267个村,打造中心集镇30个。最终要建成150个中心镇,届时,只有10%的人口居住在中心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0-29/17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