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安岳演绎中国柠檬之都传奇


    1926年,华西医大加拿大籍教授丁克森来华时从美国带来一株尤力克柠檬苗,在成都华西医大校园内作观赏栽培。1929年,就读于该校的安岳籍人邹海凡突发奇想,将尤力克柠檬苗引回安岳县龙台镇家中进行栽培。随后的几十年中,安岳人种植柠檬主要是观赏、鲜食和药用。

    1960年,安岳县原龙西乡开始栽植200株;1965年栽植1000亩……现在,安岳柠檬的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80%以上。尽管安岳也是全国最大的红薯淀粉粉丝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但和其它农业产业相比,“唯有安岳柠檬才具有‘得天独厚、厚积薄发’的比较优势,才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才具有‘差别发展、激活全局’的张力,才具有‘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后劲。”该县领导强调,“柠檬是我们的首选。”

    鸡蛋放在同一篮,安岳打响产业战略

    安岳柠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田间地头分散种植—业主大户规模种植”的漫长历程,也经历了砍柠檬树、掉柠檬泪、发柠檬财的喜怒哀乐。那么,是什么让安岳还敢于将“鸡蛋”往一个“篮子”里装呢?

    从安岳县岳源乡金亭村那儿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岳源乡金亭村成为安岳县最早的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得益于柠檬规模化种植。对此,村长蒋志学感触很深:以前村上种的柠檬少,销路也不畅,收获季节,还得肩挑背磨到十几公里远的城南去卖。现在,全村每家每户都种上了柠檬,品质和产量都上去了,客商开着车来买,坐在家里就收钱。“仅柠檬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达4500元以上。”

    “鸡蛋”少了就卖不了钱,有规模才能出效益,这是铁定的市场规律。为了壮大柠檬产业,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2004年配备柠檬专职副县长、基地乡镇专职副乡镇长,按正科级设立柠檬产业发展办公室并于2009年更名为柠檬产业局,连续8年在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拓展、科技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落实针对性支持政策,自2004起设立了柠檬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特别是2007年提出建设“中国柠檬之都”以来,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岳人种植柠檬的热情高涨,每年新定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目前,安岳县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有柠檬基地乡镇41个、基地村475个,2010年鲜果总产25万吨、产值25亿元。八十年来,安岳柠檬发生了从1株到36万亩的裂变,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可以这样说,安岳选择了柠檬,柠檬也选择了安岳。而这个“选择”让柠檬在中国找到了“家”,让安岳找到了致富的“路”,彰显出巨大的后发优势,坚定了安岳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大力发展柠檬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登顶泰山众山小,安岳孕育民族品牌

    2010年12月8日,《柠檬》国家标准审定会在安岳召开,顺利通过安岳制定的《柠檬》国家标准。一个县的产业标准能上升为国家标准,在全国都十分少见。它标志着安岳柠檬占领了国内柠檬市场制高点,牢牢地把握住了柠檬产业话语权。

    企业界流传着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树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一般认为,首先要成为一流的企业,才能做标准。因为成为一流企业需要经历一定发展历程,在资金、技术上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在业界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用户,这时候做标准才水到渠成。

    安岳柠檬的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

    安岳在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同时,更加强了科技攻关,组建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安岳柠檬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县柠檬产业局、县柠檬科学技术研究所为技术骨干的科技攻关小组,积极抢占标准的制高点:立项研究课题4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攻克了一系列柠檬生产的技术难题,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柠檬标准化技术推广》课题荣获农业部三等奖;编制国家标准《柠檬》;测土配方施肥、均衡灌溉、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套袋等集成技术进一步整合……同时,开展柠檬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立出口备案基地监管机制,推行出口基地备案和GAP认证,保证了生产过程“行有据、查有迹、追有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柠檬 营销 检测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