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手印的呼唤


    □□本报记者 余向东 王景山

    本报今年6月8日3版曾刊出长篇通讯:《沈浩式驻村干部——马金平》,记述了河北省行唐县中王庄扶贫干部马金平驻村3年为民干了14件实事、难事,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村民看后反响强烈,认为真实、生动、感人。8月31日,记者收到按有该村136位村民手印的“请求信”,强烈希望记者能够再次前往,继续深入挖掘报道老百姓忘不掉的好党员、贴心干部——马金平的感人事迹。

    9月29日,记者带上50本送给该村小学生的《新华字典》与马金平一起驱车,再访中王庄。

    正值金秋收获季节,不少农户房顶晒满了黄澄澄的玉米,阳光下泛着闪闪金光,连空气都散发着丰收果实的芬芳香气。村主任张胜军、党支部副书记张四海紧紧与记者握手拥抱,既感慨又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真来,俺农民的愿望实现了,咱们又见面啦!”

    张胜军拉着马金平的手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前几天老马带着新华保险石家庄公司与各界几十号人,从省城来给村里孤寡老人、贫困户和学生送来米、面、油、书包等慰问品,老马还自掏腰包给村里每位老人买了拐棍、健身锤,那天的场面可比过年热闹多了,全村170多户男女老少都感谢老马。

    张四海更是执意把记者拉到家里,急不可耐地让老伴从柜子里找出一个布书包,他小心翼翼从里面掏出一张报纸,原来是今年6月8日的《农民日报》。他动情地说:“当初你任何招呼没打就来村里采访老马的事迹,我们还怀疑老马是不是被假记者给忽悠啦?等看到报纸我们太兴奋了,中王庄要不是有老马这样的好干部来,指不定还要穷乱到啥时候呢。这张报纸好多人都传看过,我要好好珍藏,老马是俺村的贴心扶贫干部。”

    “晴天人难行,下雨水不通。垃圾满街是,矛盾更重重。硬化此大街,全凭马金平。”2005年10月22日立在该村的一块刻有“金平街”的石碑,将老马带领大伙克服种种困难修建道路的感人事迹永远定格在中王庄。

    建集中养殖奶牛小区,是马金平在中王庄驻村3年中办的14件实事之一,小区承包人张二用告诉记者,如今两个奶牛小区养殖奶牛1500头,户养30头的有好多,养奶牛已成为中王庄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马金平,石家庄市房管局权属登记中心的一位普通干部,2005年6月,主动要求下派到又穷又乱的上访村——中王庄扶贫,一住就是3年。曾在光荣的8341部队为开国领袖们站过岗的他,排除万难带领大家打井、修路、种树,建排水沟、沼气池、挤奶大厅……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却先后拿出6万余元用于驻村扶贫,引领中王庄由此走上致富路、和谐路。扶贫期满后,马金平也一直关心、帮助中王庄继续发展,被百姓称为焦裕禄、沈浩式的贴心干部。记者此次再访中王庄,又一次见证了马金平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红手印的呼唤让我们感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老马 奶牛 玉米 雨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