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他把群众满意当标尺


    □□本报记者徐道红

    郝永春,陕西省横山县双城乡王梁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心里装着百姓,极具责任心的好干部!他说:“村里上不起学的孩子我要管,村里看不起病的村民我要管,村里的大事小情我都要管,而且要管好。让群众满意,是我工作的标尺!”

    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大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各地因地制宜,加之国家的大力支持,仅在煤炭资源开发方面即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榆林式”的神话。然而在没有煤的王梁村,缘何能做到人均年收入1.35万多元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和其他大型企业家们同台受奖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王梁村。

    车子接近王梁村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典型的陕北黄土沟壑的场景,此情此景不禁让记者对王梁村的收入产生了疑问。可当汽车驶入标有“王梁人民欢迎您”标志的路段后,眼前一片漂亮的房子让记者眼前一亮,定睛一看,原来这里就是王梁村村委会。进入村委会整洁的大院,再进入郝永春的办公室,室内的装饰风格让记者感到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之前的疑问已烟消云散。登高望远,离村委会不远处山顶上的大型蓄水池让记者感到这是王梁村的大手笔。村民说:“水池是郝永春的三叔出资200多万元修建的,有了这个蓄水池,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回首山下的沟壑,郝永春胸有成竹地说:“村委会前面新开辟的这片空地是为建村民新居准备的。将来,全村人集居在此,形成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小镇,过上田园式的生活,那可比城市的高楼大厦舒服多了!”谈到王梁村经济发展思路,郝永春像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准备平地盖大棚,发展有机蔬菜;山坡上种植枣、核桃、苹果等其他树木和地椒草,发展经济林和特产羊产业。”他指着羊肉加工厂、猪场告诉记者,村里仅这两个企业就可解决近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王梁村,交通闭塞、严重缺水、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王梁人只得外出打工谋生。1997年,19岁的郝永春离开了贫穷的王梁,从工地揽工到自主经商,从包工程到承包煤矿,凭着陕北汉子不屈的性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短短几年内生意越做越大,到27岁时,他已拥有上千万元的资产。2005年底,村民高票选举他为王梁村村委会主任,这激起了他埋在心灵深处割舍不下的乡情,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郝永春下定决心要让乡亲们生活富裕,要让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当时的王梁村,地下无煤、地上无水,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面对诸多困难,胸怀大志的郝永春迎难而上,与村委会成员因地制宜,详细规划王梁村的发展蓝图。

    王梁村所在的双城乡的羊肉在整个横山县乃至陕北久负盛名,主要是当地有一种羊爱吃散发香味的地椒叶草,因而使羊肉变得更加鲜美。养羊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老、幼、妇、残均能参与。郝永春很快就找到了因地制宜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产业化养羊。“引领,是我工作方式的特点,只有让群众经历和了解致富的过程,致富的过程中有自己辛勤的汗水,老百姓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他们自己才有成就感,新农村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郝永春说。2005年郝永春自己出资70多万元,引进了每只4万多元的白绒山羊种公羊和一批母羊,用无偿轮流借养的方式改良本村羊种、扩大养殖规模。目前,王梁村每家养羊都在50~60只左右,全村年收入没有低于2万元的农户。他们还通过技术讲座,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收150户养羊大户加入横山县双城乡羊产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双城乡”地椒羊肉商标,申报了“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获得批准。还先后投资500万元建立了陕西最大的羊肉加工厂,收效可观。

    “虽说我们已开始地椒草的人工种植,但王梁村养羊要保持其品质,绝对不能无计划地扩大规模。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在做好‘羊’文章的同时,发挥王梁村地处深山、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业,饲养有机猪、种有机菜,将王梁村打造成绿色有机产业与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农村。”郝永春充满信心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羊肉 地椒 蔬菜 核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