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拾花期间,恰逢安徽省阜阳市的拾花女黄幸芹(左二)过生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147团政委谷金花(左三)把生日蛋糕送到田间。多年来,147团多举措关爱拾花工,与万余拾花工建立了长期劳动关系。

    安徽省太和县拾花高手吴秀娟进疆拾花十多年,曾3次获得拾花标兵称号并获得奖励的返乡飞机票。今年她希望再拔头筹,再次不花钱坐飞机回家。

    在进疆列车上,河南省漯河市的拾花工们用手机自拍合影,排解旅途寂寞。

    安徽省61岁的拾花工王秀英,进疆拾花17年,5次当选拾花状元,人称“老将军”。在火车站她告诉记者,以往拾花工多的时候,当地政府为她们组织了专列,并派员带队,而现在多由本乡经纪人带队,并由棉花种植基地提供住宿和伙食补贴。

    今年29岁的丁彦菊,6年前从甘肃省入疆拾花,后在石河子市结婚落户,是典型的拾花女移民。如今,她与丈夫在石河子市承包了200亩农田种植棉花等,去年种植收入达40多万元。

    洪进英与丈夫、女儿从陕西老家首次进疆拾花,劳作虽苦,但全家人很开心。这样的三口之家在拾花季的大田里并不鲜见,他们分工合作,高效采棉,常有好的收益。据了解,来新疆拾花收入不菲,在采棉季里拾花工平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多的能有2万多元。

    64岁的齐爱琴(右)与67岁的吴淑端是1957年入疆的第一代拾花工,如今她们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休。在疆50年来的生活,让她们目睹了新疆的发展,对今天的美好生活心满意足。

    机械采棉机驶入田间,令拾花工备感竞争压力与惆怅。据了解,一辆采棉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500名优秀拾花工。

    本报记者 叶晓宁 燕玉海 摄影报道

    9月、10月,正值新疆棉花采摘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在进疆火车上,总能看到一群群来自内地的中青年农村妇女,她们像候鸟一样,从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甘肃、宁夏等地来到新疆,采棉两个月,挣一个盆满钵满后返乡。当地人亲切地叫她们“拾花女”。

    新疆盛产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基地。目前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年产优质棉250万吨以上,总产稳居全国之首,占世界棉花产量1/10还多。

    过去,由于新疆劳力不足,有些棉花不能及时采收,烂在了地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每年的棉花采收时节,都有大批的内地拾花工到新疆救急。这个特殊的队伍最多的时候达到60多万人,女性占了90%以上。

    “拾花”是一种繁重的体力活。“拾花女”们弯腰蹲身、两手并用、机械重复,每天起早摸黑劳动10多个小时,需要超出常人的忍耐和坚持。尤其是霜降以后,炸开的棉桃和干枯的枝桠,经风吹日晒,硬而尖利,“拾花女”的双手多半布满了划破的口子,这是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这两年,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人工费的上涨,新疆对拾花工的需求在逐年减少。也许在若干年之后,“候鸟”式的拾花大军将从社会舞台上消失,成为历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霜降 重复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