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18座大型枢纽将珠江节节阻断背后是什么


    □□  梦天岚

    《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已建、在建的18座大型枢纽将珠江节节阻断,导致航运效率大幅降低。上游云贵等地的煤矿金矿只能通过铁路公路运输,运费大为提高。珠江流域所有枢纽都规划了通航设施,但因为规划标准一改再改,通航设施迟迟未建,且建设法人和投资都尚未落实。

    一弯珠江水,两岸繁荫碧。货运能力仅次于长江的珠江,曾经是通江达海的“水上高速路”。然而,却在18座大型枢纽的节节阻断下,成为了断航水沟。问题接踵而至:那些号称可以提升通航能力的枢纽,为何反成航运的“拦路虎”?一条“黄金水道”究竟该怎样发挥“黄金效益”?看起来是水电与航运的博弈,背后却是规划与监管的缺失。

    事实显然不只是珠江一水之殇。据说很多枢纽在建设之前都有通航设施的规划,但由于没有强硬的法定程序加以保护干预——譬如《水法》虽然提出开发利用水资源需要兼顾航运需求,但都属于原则性条款,缺乏有效的制度跟进和衔接,实践中难以落实,致使通航条件日益恶化。据统计,在我国现有通航河流上共建有水利水电枢纽4000余座,其中建有船闸、升船机等过船设施的仅有不足1/4,造成航道中断4万余公里。

    珠江水利枢纽盆满钵满。贵州省航务管理局局长韩剑波一语中的,“船闸一开,过船就要放水,放水就是放钱!你让他投钱修个24小时放水的过船设施,他能愿意?”加之水资源管理涉及发改、水利、交通、农业、渔业、环境、国资以及地方等方方面面,九龙治水的格局,给航道疏通多了一个“拖字诀”。其实你很难算清,阻断珠江的水利枢纽赚取的利润,和上游地区坐拥“金山银山”,却只能以运定产支付的损失成本——究竟孰大孰小?究竟孰轻孰重?

    水电与航运,说来论去无非是个经济利益,更值得关注的是,18座大型枢纽对珠江生态的影响与改变。一位北京的生态学者曾表示,“江湖自由联通”的生态学意义非常重要,人类至今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认识只是沧海一粟。潮涨潮落,月缺月圆。自然界的繁复多姿蕴蓄着诸多未知、却必须恪守的规律。

    长长的珠江载不起一艘货船?这让人联想起鄱阳湖大坝之争,联想起被拦腰截断的漳江水系,联想起“清白”不再的涪江……滔滔一江水,几代人的命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