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来之不易“八连增”


    本报制图

    全 国

    □政策得力

    □科技给力

    □抗灾有力

    □□本报记者 余向东 宁启文

    农谚说,秋分不生田,这意味着丰收季节的到来。9月22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有望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八连增”,来之不易。这是在“七连增”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是在大旱洪涝不断的境况下、是在管理国内通胀预期任务加重国际粮价上涨的形势下取得的。

    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复杂困难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终于迎来可以镌刻进历史的又一个丰收年。这是政策支持有力、行政合力推动、科技抗灾有效、投入持续增强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实施的结果。

    政策促丰收协力保增产

    近年来,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政策因素始终发挥着指导引导、促动推动、支持扶持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面对今年增产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的特殊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在夏粮生产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在50天内召开4次常务会议和2次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首次开展了“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统计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了9884.5亿元,对农民的“四补贴”更是增加到了1406亿元,比去年增长180亿元。在北方冬麦区遭遇严重旱情时,中央财政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又特别安排了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对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给予补助。国家还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让农民真正种田托底。同时,中央财政拿出了924亿元,帮助粮食主产区消化粮食政策性挂账,同时,对于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也从去年的180亿元,增加到了220亿元。

    从年初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建设,到贯穿全年的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今年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出台频率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远远超过了往年。

    在中央出台政策之时,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农业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结合“百乡万户”调查,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形式,动员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种粮。国家防总、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也鼎力配合,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全力支持粮食生产。

    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抬眼观天气,低头察农情,从夏粮到早稻、再到秋粮,一口气紧盯不舍、紧抓不放。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千方百计夺取粮食丰收。

    据统计,今年所有省份,以及许多的市县都制定了落实“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的相关文件,重粮举措主要包括:稳定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大搞农田水利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确保足额、及时发放“四补贴”,针对种粮大县和种粮大户发放奖励补贴,落实高产技术措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防灾抗灾等。

    只有辛勤耕耘,才有可贵的收获。今年的大丰收充分说明,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各级各地合力推动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保丰收产量节节增

    天,还是那个天;地,却在发生改变。科技是这种改变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杂交水稻的增产,以及所有粮食品种的增产,靠“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

    今年科技催生的“良种良法”继续发挥威力。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继续在全国800个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配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分作物遴选出2011年主导品种150个,主推技术80项,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推广力度。据统计,今年以土壤深松、麦田镇压和浇越冬水为代表的各项关键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全面超过往年,有力促进了产量提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农业生产 粮食作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