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阮蓓
9月16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9块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捷报传来:经现场打收,高产田块平均亩产659.4公斤,中产田块平均亩产617.0公斤,低产田块平均亩产602.8公斤。四川省农业厅专家组通过目测,示范片内高产面积占20%,中产面积占50%,低产面积占30%,示范片加权平均亩产618.0公斤。
金凤镇牛王庙村8社村民王开红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明星人物”,自家3亩地,亩产666.84公斤,创下当地最高实产。“按每公斤2.2元计算,亩增收114.4元。”他得意地对记者说。
照此推算,当地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区较非项目区亩增水稻51.99公斤,项目区累计新增收益119.87万元,辐射带动8万亩非示范区亩增水稻15公斤,辐射区累计新增收益264.0万元。
据悉,为保证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展开,嘉陵区高产创建示范片除国家投入的20万元项目资金外,区级财政还配套了3万元,重点用于推广机插秧和绿色防控。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培训农户5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万份,地膜育秧、良种使用率达100%,超高产强化栽培覆盖率达56%,机插秧播面超过30%,规范移栽、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率均达到100%。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8月31日,四川省已收获秋粮3511.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47.4%。初步预计,今年四川省秋粮总产可望达到582.6亿斤。“四川省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四川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今年粮食总产有望比上年增加9亿斤,增1.6%。
补栽白菜苗、抢栽芹菜、管理秋茄子……9月17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玉水村蔬菜基地里一片繁忙,菜农们纷纷抓住久旱秋雨有利时机,实施“秋种补夏旱”生产自救。
针对今年出现的秋旱天气,白节镇提前谋划晚秋生产,按照“以早制旱、以改制旱、以科技制旱”的经验,引导农民改种秋洋芋、秋红苕、秋菜、秋大豆等耐旱作物。今年计划种植晚秋作物2万亩,其中秋洋芋2000亩、秋菜4000亩,晚稻500亩,秋大豆600亩,以降低旱灾损失。“一边抗旱,一边抢抓降雨时机播种,弥补旱灾损失。”宜宾县张窝村村民杨厚贵打趣地说,丘陵地区旱灾频繁,老百姓们早已掌握农业生产规律,都学会了两手准备。
“尽管伏旱凶猛,但主要集中在川南地区,总体来说全省粮食增产大局已定。”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大多数地方雨热匀称,对水稻的增产十分有利。在政策、价格信号的双重驱动下,全省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全省完成秋粮面积741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37.1万亩,增0.5%。其中,水稻2993万亩、玉米1940万亩、马铃薯559万亩、大豆43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3万亩、11万亩、23.7万亩、13万亩。
今年,各地围绕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三大行动”,组织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适用增产技术的应用落实较好,加之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的一、二类苗比例明显增加,单产水平普遍提高。数据显示,今年四川省粮食作物单产预计增加4.1公斤,提高1.1%。其中,预计水稻、玉米、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519.9公斤、375.9公斤和264.1公斤,分别比去年实际增加3.9公斤、5.9公斤和5.1公斤。21个市(州)全面增产、主要农作物普遍增产。
据了解,8月底,四川省水利工程蓄水68.79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多蓄8.57亿立方米,9月中旬,四川省再次迎来降雨天气过程,旱区旱情已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今夏全川降水普遍正常,伏旱袭来时,主要作物已近收割期,受灾程度较小,且重旱区相对集中,伏旱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影响十分有限,预计全年四川粮食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0/17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