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改革深度试水探索意义深远


    □□本报记者邓俐

    4年前的6月7日,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重庆,接过了改革攻坚交接棒,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为改革的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较大,重庆站在了深度破解二元结构难题的前沿。

    4年后的今天,回眸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先试和探路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地票交易”、以城带乡的金融体制、“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机制、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等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统筹城乡办公室副主任徐强表示:“4年来,我们已初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框架。”而国内外学者普遍评价,在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程中,重庆探索意义深远。

    打通城乡对流通道——

    搭建统筹制度框架

    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城市资源下乡,被认为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突破口,重庆市的改革试水也正是从这里入手,渐次打通城乡资源的融合渠道,逐步建起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约230万农村居民转户。到今年底,全市可完成300万农民工、农村籍学生等重点人群转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任务。有关人士称,对全国而言,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有益尝试,有望为全国户籍改革探索出一条普适性的路径;对重庆本身而言,是建设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对群众而言,是推动城乡居民权益公平的有力杠杆。

    土地一直是改革中的敏感问题,依托“转户”,重庆创造性地推出“地票制度”,通过将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在全市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产生新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农村的土地“变”到城市。

    自2008年12月重庆设立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以来,除实物交易外,该交易所已开展地票交易23宗,累计交易6.26万亩,成交价款103.3亿元。按规定,复垦宅基地的农民可获得85%的价款收益,每亩至少9.6万元人民币。

    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将农村闲置用地复垦后上市交易,业内人士分析说,在“地票”交易制度下,农民的收益表现为一是“得”,该得的一分不少;二是“增”,每亩“地票”价格是过去征地价格的三至五倍,甚至更高。专家们更是高度评价,认为重庆“地票制度”开创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新路径,在不触及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既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又推动建立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市场化机制,在保护耕地、保障和实现“三农”权益,促进城乡要素流通,提升农村土地价值、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城乡资源融合通道打通的同时,一体化的城乡待遇也在逐步实现。今年4月1日起,重庆市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包括全市300多万农村60岁以上老人在内的2000多万城乡居民实现了老有所养。3年内,重庆将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重点覆盖进城农民工、新毕业大学生等200万城市“夹心人群”住房需求,使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和安置房等予以保障。目前,1万余户公租房租赁户已接房入住。

    城市资源“上山下乡”——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06年11月,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打造城市经济区,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的“一圈”相对发达,而“两翼”地区为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区域差距”怎样缩小?重庆人找到了“一石二鸟”的好办法。2007年5月,重庆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的意见》,启动了“一圈两翼”对口帮扶工作。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一圈”对口帮扶“两翼”实物量累计达到7.84亿元。在工业园区援建方面,共投入帮扶实物量3.4亿元,实施了19个园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以及部分配套道路,为“两翼”区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较好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招商引资 试验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