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村小沼气“长大”待破题


    近几年来,山东省高青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农村环境比以往更整洁更漂亮了。人们说,让环境发生改变的是该县的“一池三改”工程。作为全国沼气建设试点县,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进行推广?因此,笔者于日前到高青农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小沼气无奈被“收编”

    中秋节,在邹平县打工的黑里寨镇仁里村农民李成收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学得一手好厨艺的他打开沼气灶开始做饭。与别人家的沼气不同的是,李成收家的沼气管道上多了一个计量表,他告诉笔者,他家使用的是村里的“大沼气”。

    李成收家院子里原本有口沼气池,他为何弃之不用?据李成收讲,2003年仁里村被确定为县里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近9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这些年,村里像李成收这样的年轻人大多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做饭时他们发现原先用的小沼气不是气不足就是气太足用不了。今年春天建在村南的肉牛养殖场建起一个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对外供气,李成收和几个农户一起报上名。“使用大沼气凭卡充值,按量计价,省钱省力。”李成收说。

    据了解,小沼气在填料、清池、维护等方面要靠沼气用户自己打理。沼气的最好原料是牲畜粪便,现在农村散养户很少,沼气原料需到养殖场去购买。小沼气池需一年一投料两年一清池,并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然出现问题维护不及时容易形成废池。调查中,笔者发现,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客观上减少了沼气的使用率,减少了管护次数。同时,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进程的加快使建在地下搬不走的小沼池“作废”成为必然。

    在这种形势下,大沼气对小沼气就形成了“收编”之势。这几年,高青县依托养殖场建起的大、中型沼气池14个,11000个农户成为大沼气用户。

    大沼气的商品化之路

    大沼气比小沼气有哪些优势?“首先是经济。”精于计算的李成收有自己的小算盘:小沼气一年清池50元,两年一投料108元,再加上日常维护,一年下来不下120元。使用大沼气后,他们与供气方签订的沼气协议价是每立方米1.2元,他家一年大约烧40方沼气,仅花费50多块钱。供气方小黑牛公司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该气站一年的人工费、维护费、设备折旧费等总计33万元。按日产沼气800立方米计算,每年售气34.5万元,靠沼气收入能基本维护日常运行。同时,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渣500吨、沼液2000吨,售价按每吨沼渣500元、沼液100元计算,则年获净利润45万元。二是环保。据测算,仁里村的大沼气替代煤炭燃烧,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80吨,二氧化硫1800公斤,氮氧化物1600公斤,生态效益明显。沼气利用还延伸形成了“秸秆青贮—养殖—粪肥—沼气有机肥—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链。今年,高青全县共有1.8万亩蔬菜、5.2万亩粮食作物施用了沼液、沼渣,仅此一项节支增收1100余万元。三是省事。建有大型沼气的公司对沼气的管护利用有统一的规划,从事沼气生产的工作人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他们对沼气用户的服务更周到更专业。另外,大沼气的发酵罐有恒温装置,产气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即使冬季也可产气。他们还对沼气进行了胶硫处理,沼气燃烧后锅底不留烟灰。

    三大瓶颈待破解

    大沼气是高青农村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推广。建有大沼气的一般都是公司化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对沼气建设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统一的规划安排。据了解,建设大沼气的理想场所是养殖场,高青县有126处养殖小区,这些小区大多由“散户”组成,发展大沼气就要解决一个“思想统一”的问题。现在,黑里寨镇的格家三牧对此进行了探索。该养殖小区挤奶厅的负责人孟现元有意领建大型沼气池。不过,孟现元坦言,建大沼气池费用很高,盼望国家在大沼气池的发展方面能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二是定价问题。眼下,面向社会供应的大沼气定出的价格标准不统一。这些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生产运营情况定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具有自我定价优势的大沼气要走向市场,有关部门应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指导企业规范运作。三是投入。当前供气企业面临着村居改造、房屋拆迁的风险。因为村居改造意味着沼气要跟着改道,客观上抬高了企业的建设成本。位于田镇镇李兴耀村附近的万隆养猪场负责人称,他们计划实行企业与农户分摊的办法——企业到村这段的管理费用由企业来出,而由村进户的这部分则由农户承担。 刘恒波张卫国李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立方米 养殖小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