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喷灌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所采用。资料图
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编者按日前,全国农田节水项目验收暨现场观摩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政策越来越有力。会议明确了我国“十二五”发展节水农业的总体目标: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水分生产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力提高10%。今日,本版刊发部分省、县在推进农田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供各地参考。
青海:推广旱作技术狠抓农田示范
青海虽地处“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灌溉水利用率为30%~40%。全省现有农田灌溉面积265万亩,多数地方农业灌溉仍沿袭大水漫灌方式,中低产田占水浇地面积1/4。对此,近年来,该省在旱作区重点示范推广深翻秋施肥、春季免耕条播、选用抗旱优良品种、种植绿肥等旱作农业技术,积极引进节水灌溉技术。
科学规划,为推广节水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青海把旱作区分为黄土高原丘陵东部粮油主产区,海北、海南及青南青稞、油菜、饲草、饲料轮作区,柴达木盆地绿洲麦豆绿肥轮作区三个大区,在大力推广田间培肥改土技术的基础上,分区域实施不同的节水技术,黄土高原丘陵东部粮油主产区主推全膜双垄集雨栽培和深耕深松技术;海北、海南及青南青稞、油菜、饲草、饲料轮作区主推深耕深松和沟垄保墒技术;海西柴达木盆地主推节水灌溉和深耕深松保墒技术。
立足抗旱,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2007年在民和、乐都等地试验示范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2008年在全省5个县实施1万余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技术为综合技术,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为浅山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增产增收创出了新模式,改变了青海省浅山地区不能种植玉米的现状,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
围绕节水,狠抓旱作农业示范田建设。多年来,以“覆盖保墒、集水补灌、水肥一体化、培肥地力、微垄集雨、抗旱生物制剂应用、深翻秋施肥、春季免耕条播”为关键技术,把建立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田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重点示范推广旱地沟垄保墒技术、抗旱生物制剂、深松耕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些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为大面积推广树立了样板,达到了“点上有突破,面上搞辐射”的目的。
依托项目,开展农田节水试验研究。试验是基础,示范是桥梁,推广是目的。围绕青海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推广了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同时,试验推广喷灌、渗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开展土壤肥力监测,改变了以往盲目施肥灌水的现象。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全省技术人员到外省市学习,请省外专家来指导;另一方面,深入基层,采取课堂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项目县的技术人员、农民进行层层培训,使农田节水技术深入人心,推广范围逐年扩大。
陕西:实施项目带动优化种植布局
陕西省旱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以上,旱地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旱地丰全年丰,旱地减全年减”。近年来,该省在粮食生产中按照“稳面积、靠科技、提单产、保总产”的发展思路,确保水地,立足旱地,依靠科技,多措并举,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
陕西粮食单产水平低主要是旱地低,保旱地就是保丰收。通过制定规划,该省重点在渭北旱塬区、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陕北丘陵沟壑区主推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垄沟种植、秸秆覆盖、集雨窖节灌补水、农田整治工程等6种技术,挖掘旱地增产潜力。
陕西省采用项目带动、示范推进的模式,重点抓好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片、示范点建设,树立典型,创造经验,带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在降雨400毫米左右的陕北旱作区推广全膜双垄沟覆膜技术,2010年示范面积达7.52万亩,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以上,较常规膜侧种植亩增产300公斤,实现了产量翻一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05/17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