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三农”,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突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11年5月3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农业部编制完成了《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三农”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乡镇企业增加值1122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2.1%,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27.3%上升到28.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乡镇企业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39亿元、84770亿元、26323亿元,分别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1.0%、75.5%、23.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乡镇企业园区9854个,在乡镇企业集聚带动下,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国小城镇已经发展到约3万个。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比2005年增加1621万人,年均净增就业32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从2005年的1121元增加到2086元,增长86.1%,年均递增13.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2%。
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乡镇企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总体概括为“五坚持”,即:坚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坚持发展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聚;坚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这对于今后促进乡镇企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二五”时期,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要找准立足点,发挥适合国情的自身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改善农村民生为立足点、落脚点,着力优化结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进农民创业,显著增强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提高对“三农”的带动力。到“十二五”时期末,乡镇企业发展力争增加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5年突破18万亿元;从业人员力争年均增加280万人,2015年达到1.7亿人以上;力争到2015年,区域结构优化目标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7%;稳定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2015年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5.5%;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力争2015年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达到6万多个;力争到2015年,乡镇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职工比重达到11%,技术工人比重有显著提高。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发展重点是“五个任务”。
一是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稳步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等农村服务业,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休闲农业相关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乡镇企业涉足新兴产业链条,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乡镇企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县城及园区聚集,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各类产业集群;推进乡镇企业产业转移与承接,东部地区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西部地区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承接和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全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支持乡镇企业“走出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引导出口型乡镇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乡镇企业增长方式转变。支持乡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乡镇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广泛采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各类培训,建立全国乡镇企业人才库,抓好乡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乡镇企业推进战略管理,找准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提高企业长远发展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01/17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