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现代农业培养产业大军


    □□

    本报记者曹茸

    实施七年之久的阳光工程在今年宣告全面转型,简单地说,就是由培训“走出去”的农民工向培训“留下来”的农业生产服务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转变。阳光工程转型初衷是什么?给农民培训工作带来哪些深层次变化?在日前召开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会”上,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就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解读。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阳光工程转型前后的培训特点?

    刘艳:阳光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8年,当时叫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是对准备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前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放在了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业等行业的职业技能上。五年间,阳光工程实现转移就业1373万人,在促进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开始,阳光工程开始逐步转型,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偏重服务城市发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由以外出就业培训为主转向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开展培训,同时培训农民创业和农村带头人,两年来培训职业农民600万人。

    记者:如您所说,阳光工程转型从2009年就开始酝酿了,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

    刘艳:近年来,农业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减少,不少地区反映,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60~80岁的老人,但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却大大加快,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阳光工程启动了转型工作。

    从我们调研情况看,这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步推进,有规模的农业主体经营者日益增多,以机种机收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服务业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日渐兴起。但总体看,农业生产服务业还处于刚刚开始萌芽阶段,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业服务缺乏职业准入和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培养一支结构完善、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从需求看,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中西部等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这些原来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对劳动力需求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外出打工,许多农民开阔了眼界,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自主创业当老板的欲望显著增强,因此也急需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记者:我们了解到,转型后的阳光工程主要是培训农业生产服务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包括七大类二十余个职业,这是怎么规划出来的?在培训任务上有什么计划?

    刘艳: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涉农企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农业职业劳动力岗位需求。2009年,我们在全国31个省(区、市)、1863个县组织开展了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需求调研,调研以县为单位,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三大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经营管理、涉农企业用工、乡村特色服务业等领域。

    从促进农民就业角度看,农业生产服务业中和涉农企业中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比如,农业产前服务包括提供市场需求信息、种养信息、政策咨询、生产资料等;产中服务包括提供机播机种、施肥、病虫害防控、中耕管理、收获、卫生防疫、饲料等服务;产后服务包括产后就地烘干处理、贮藏、运输、屠宰、加工等等。此外,在一些发达地区还涌现出了一些新兴职业,如土地评估师等。

    可以说,这些农业服务业的收入远高于传统农业生产,也不低于外出打工,还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因此这些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也为大规模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奠定了基础。

    根据调查统计,“十二五”期间总计需要培训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28类4000万人,每年需培训800万人,以保证我国农业不出大问题,对现代农业起到基本支撑。同时,涉农企业用工需培训61类1566万人,每年需培训313万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新农村建设 土地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