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重中之重”看湖北


    通过规划引导、迁村腾地、项目拆迁等六大模式,鄂州相关部门将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腾退,就近集中新建漂亮整齐的别墅和单元楼,让村民住进环境好、配套全的小区,腾退出的土地用于集中搞产业开发和规模化经营。根据测算,可节约耕地5.1万亩,相当于一个乡镇的面积。

    李鸿忠对各地城乡一体化实践总结出几条经验:发展是根本,就业是核心,增收是目的,规划是关键;搞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地盖楼修路建服务中心,要把功夫用在发展上,通过发展来统筹城乡,这是根本,是核心问题;如果农民上楼了,生活没有改善,那不行,一定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几条实际上是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确定了基调。

    正是本着这个精神,在推进“三化同步”的过程中,湖北提出了“两增同步”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是“三化同步”的落脚点。各县(市、区)乃至各乡镇、各村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湖北城乡统筹之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仙桃市委书记刘新池认为,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首要的就是产业一体化,把农民的田间地头建成企业“第一车间”,强化工农对接,增强以工补农。仙桃拥有百亿产值的食品加工板块,恒泰米业、楚凤米业等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优质稻收购合同,实行优质优价,生产出声名远播的“仙桃香米”。2010年仙桃市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其中食品加工业就贡献了230元。

    应城市的石膏、岩盐、温泉等矿产资源得天独厚,通过做足资源利用文章,大力发展盐业化工、精细化工、石膏建材、温泉旅游等产业,全年产值已超百亿元。

    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的远安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县里据此大力培育食用菌专业村和龙头企业,全县香菇产量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产值超过5亿元,该县15万农民主要收入的54%来自种植香菇。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地方政府的财力雄厚了,新农村建设才能“两头发力”,统筹城乡才有可靠保证。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秘书长章新国说,湖北省对“三农”工作下达不少硬指标,实行硬约束,恰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没有提量化指标,要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千万不能强迫农民上楼”,鄂州市市长韩进是这么说的,鄂州也是这么干的。在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建好基础设施,通过引导和服务,让农民逐步自愿地迁入新村、社区。政府还要花更大精力,开展培训和就业安置,让农民安居之后能够稳得住。

    近年来,湖北先后启动了多个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说是试点,事实上现在已经覆盖了全省33%的镇、村。这样的试点,显然不可能是靠“开小灶”、堆项目打造出来的,靠的正是各地自我发展的理念,是各种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干群被激发出来的创造力。

    记者一路看到,湖北各地尤其在江汉平原,遍布村容整洁、公共服务完备的新型农村社区。正是有了镇村经济内生发展的动力,和各级财政的支持反哺,才会呈现这样令人欣喜的景象。

    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原来是一个“空壳村”,但这两年来,通过引进企业、打造蔬菜基地,村集体收入已达到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80元。该村14个村民小组,过去散居在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有12个村民组、800多户陆续搬入新居,各级政府对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6700万元;另两个村民小组靠近公路,村民公议不愿意搬迁,也投入一定资金重新整治村容环境。

    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现有企业25家,村集体收入达1900万元。村里每年投入巨资用于公益事业和民生福利,加上上级帮扶,村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武汉市由市、区统一规划,对辖区76个乡镇、1630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村塆建设、环境治理进行布局设计。蔡甸区星光村建成别墅式楼房512栋,户均居住面积近280平方米。村里投资500万元建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农产品加工 油菜 试验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