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瑜
受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螟呈发生世代增加、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日趋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着玉米高产稳产。如何防治玉米螟,实现虫口夺粮?记者从近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现场展示暨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从单一技术到三道防线,从技术叠加到分级管理,从分散防治到统防统治,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的路线图逐渐清晰。
技术:三道防线层层治
取用秸秆时,玉米蛾子满天飞;即将成熟时,玉米倒秆折蓼耷拉棒;玉米收获时,秸秆东倒西歪,玉米棒缺牙霉粒,产量打折扣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作为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常发虫害之一,玉米螟带来的产量损失,一般年份在5%~10%,严重时达到20%~30%甚至更多。“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损失约为600~900万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说。
以前,防治办法主要是用颗粒剂灌心叶,因为用工量大,成本太高,有的农民干脆就不防了。这种情况下,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手段在防治玉米螟中的作用凸显出来。200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启动了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经过3年的摸索,以三道防线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熟。
第一道防线瞄准越冬代成虫。玉米螟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越冬,次年化蛹羽化,因此当玉米螟化蛹高峰期,在村屯周围秸秆堆垛附近设置投射式杀虫灯,安放内置性诱剂的黏胶诱捕器,减少田间落卵量。第二道防线防治重点是寄生卵。当玉米螟化蛹率达到13%~15%的时候,在田间释放赤眼蜂,降低玉米螟卵孵化率。第三道防线防治玉米螟幼虫。当灯诱成虫达到高峰期,且田间卵孵化率达到30%的时候,适时喷洒BT等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农药。此外,在压低越冬代基数方面,秸秆还田和白僵菌封垛也是有效手段。
多技术,全程化,绿色防控有效抑制了玉米螟危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辽宁省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以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00余吨。黑龙江省龙江县海军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测算,有三道防线把关,玉米平均亩产增加65公斤,而防治成本只要8元钱。
理念:技术集成分级管
吉林省试验数据显示,三道防线技术集成比单一使用,平均防效能提高10%左右。然而,技术集成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措施叠加,而是以控制玉米螟为害为目标,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玉米螟一代发生区黑龙江,根据发生实际和多年防控经验,摸索出了防控区域分级管理模式和防控措施目标管理模式。即以控制玉米螟危害损失在5%以内为目标,确定防治指标为百秆活虫40头以下,将各计划防控区域划分为5级发生,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预计的1级发生区,即百秆活虫40头以下的不采取防治措施;2至5级发生区,依据各级预计的百秆活虫数量及所要达到的防控目标,确定相应的防控技术。5种单项技术,4种集成模式,究竟是采用一种技术还是多种并用,多种并用应该如何搭配,在《黑龙江省一代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表》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指标和指导。
为了把握开展玉米螟防控的最佳时机,玉米主产省均加强了对玉米螟发生的监测力度。今年,龙江县从4月份开始就对玉米螟冬后活虫和死亡率情况开展调查,并对重点乡镇进行普查,根据测报结果分别确定了投射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时间、性诱剂安放时间、赤眼蜂释放时间和高秆作物喷洒BT粉剂时间,为及时准备物资、实施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机制:统防统治专业化
为确保技术落实到位,各地将任务和指标逐级分解,分级负责,为绿色防控玉米螟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分散经营条件下,由于农户对玉米螟危害性认识不一致,加上缺乏有效组织,你防我不防,防治效果打折扣,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各地纷纷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加速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
黑龙江今年实行了组织领导、筹措资金、宣传培训、虫情监测、供蜂供药、放蜂施药的“六统一”,并抓好关键环节技术落实:做好放蜂队伍组织培训,确保在产卵时段内放完;抓好玉米秸秆集中堆垛,大面积连片设灯,专人看管;抓好BT喷洒新药械操作手培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25/16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