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湖北房县白鹤镇付家村,这里的1300多亩水稻长势喜人。在上游王家沟水库完善配套的防渗渠道的“保卫”下,这个村“低保农业”终于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效农业示范区。
房县“十年九旱,九旱九灾。”长期以来,该县农业一直靠天“吃饭”,农业大县在粮食丰产丰收上很少“显山露水”。走出“低保农业”关键在水,出路在于发展现代小型水利设施。针对农作物浇灌水源缺乏的问题,房县科学规划,根据农田分布状况,大力兴建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目前,全县累计建设中、小型水库77座,蓄水能力达1.2亿立方米,解决农田灌溉面积15.3万亩。
旱耕地历来是房县粮食增产的薄弱环节。为确保旱耕地抗御旱灾的能力,该县在田块集中的地方新建抗旱机井,将溪流水、地表径流水蓄集起来,“解渴”旱地农作物。青峰镇是全县果茶大镇,上世纪90年代,这个镇在天灯垭橘场示范建设旱地水窖、水池,柑橘在扬花、挂果时节,水利工程及时送来了“救命”水。目前,1.5万亩柑橘年均产量达到550万公斤,全镇200多户、800余名果农靠柑橘跨入小康生活。
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提高农田灌溉效益,近5年来,房县水库年新增蓄水达600多万立方米。再多的水,渠道跑、冒、滴、漏,斗渠延伸不到田间,农田只能“望水兴叹”。为此,房县在六大万亩灌区修建混凝土浇筑的高效节水渠道,并配套斗渠、水闸等小型水利设施,白鹤等乡镇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建成以来,项目区内水利用率由40%提高到85%,年均节水1660万立方米。
化龙堰镇农业吃亏在水。于是,该镇将兴建防渗节水渠道纳入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2009年,这个镇2万亩农田遇旱,由于水利工程“护驾”,粮食没有因旱减产,反而亩均增产粮食100公斤,增幅达18%。全镇粮食丰产,来源于新修的19条95.5公里节水渠道“呵护”的结果。
房县一批中小型水库、塘堰,为全县“低保农业”撑开保护伞。201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53.1万亩,生产粮食较上年增长7.8%。其中,水利工程直接助推粮食增产逾1万吨。 张启龙张吉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25/16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