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村里来了个“和事佬”


    前不久,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一户村民家中,村民王秀英和白小岗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上了手印。又一起由“和事佬”胡金华调解的“闹心事”,总算是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王秀英自愿将名下的0.5亩土地转让给了白小岗。

    四字秘诀化恩怨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丰登镇司法所所长的胡金华,却偏偏甘当这方善断“家务事”的“和事佬”。不管村里的鸡毛蒜皮琐事、难事和麻烦事,还是张三多占了几分地,李四和婆姨斗了气,大事小情的,总能看到胡金华穿梭在村间地头帮人说情的身影。不说别的,就为白小岗重新找回这0.5亩的承包地,胡金华前前后后差点跑断了腿,5年多时间内不知跑了多少趟,说了多少话,才将两家人的矛盾化于无形。

    上世纪1993年,白小岗的父亲因病被迫远迁他乡,而其名下的责任田,则由当时政府的一纸红头文件裁定为:“等到一双儿女长大后可以回村复耕”。就这样,白小岗和姐姐放心地随父亲离乡看病去了。

    为了不让土地撂荒,随后村委会将白家交由集体的田地划拨给王秀英等三人耕种,结果这一种就是17年。2003年,几经换届的村委会,又将土地承包证发给了王秀英等三人。

    眼看着家里的4亩多承包地说没就没了,这可把急坏了白小岗。获知消息后,他立刻找到村委会讨说法,但是跑了一趟又一趟,就是没人把他的反映当回事。直到2007年,欲哭无泪的白小岗听说人民调解挺管用,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司法所,要求寻一公道。

    “我帮你问问。”没想到司法所长胡金华没有多想就应承了下来。

    在王秀英家,胡金华第一次登门很不顺利。“老姨妈,既然你也承认这是白家的地,那你就把地还给白家吧。”提议刚一出口,胡金华就被王秀英赶出了家门。王秀英气呼呼地嚷嚷着:“又不是我一家种白家的地,你找别人说去。”

    为了说服王秀英,从此胡金华抱着跑断腿、说破嘴的心态,先后试过好多种办法,可王秀英就是不愿意归还土地。另一厢,白小岗更是不愿意放手,双方不肯妥协地僵持不下。没办法,胡金华只好想出了一条“攻心计”。

    “老姨妈,都是邻里邻居的,现在白家的确是可怜,一家八口在外乡种了一亩多地,一间破屋裂了个大缝子,眼看就快倒了。”胡金华描述着白家在外乡很不如意的生活,他希望勾起王秀英的同情心。

    看到王秀英眼中的犹豫后,胡金华加大了攻势:“再说,如果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会认可政府当年的红头文件,毕竟地是白家的,你败诉后不仅要还地,还得承担诉讼费和白小岗的误工费等各种费用,那可是不小的一笔钱呢。”胡金华转而说道。

    看着王秀英低头沉思,不再言语,胡金华继续说:“理站在白家那头,不过你种了这么多年,多少也会给你留点的。”胡金华给王秀英留了情面。

    凭着这一张“铁嘴”,胡金华终于解开了白、王两家5年来的疙瘩。事后白小岗紧紧握着胡金华的手连声道谢:“谢谢,谢谢。”王秀英也说:“这样的和事佬让我心服口服。”对此胡金华微微一笑说:“没啥,我就是有个四字秘诀——公心、攻心。但凡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时,这四个字就得放在心里头,必须不偏不倚把一碗水给端平喽。”

    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

    “一见到胡所长,咱们的怒气就成了和气,两家的仇解了,气消了,握手言和了。”在调解室,不止一个前来讨理的农民,对胡金华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往往几句话就能平复矛盾的本事赞不绝口。

    “我手里有土地证,他们没道理占我的地。”70多岁的李大爷说到气愤处,直着脖颈对着胡金华喊起来。

    “老爷子,您别着急,这事好办,明天我去村里,你们两家见面对证,拉着尺子一量,就知道有没有占了你的宅基地。”胡金华镇定地安抚大爷。

    “我们老两口困难啊,年前生了病,医药费还是借的钱。”60多岁的张大妈说着就抹起了眼泪。

    “你的问题我知道,可以先让村里把钱预支给你们看病,再解决争议。无论如何看病要紧。”胡金华进退有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芦苇 复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