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崇州探索“1+4”农业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阮蓓

    如何提升粮食种植的质量和效益?怎样让农产品走向高端市场?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在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探索出了现代农业“1+4”发展模式:围绕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开创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方法对路:种粮也能赚大钱

    跟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崇州市面临着既要保证粮食供给又要实现增收的双重任务。

    “种粮比较效益低,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种田,把土地租给业主规模种植也有很多问题。”6月17日,崇州市农发局信息中心主任高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农民手中租一亩地,按大小春两季计算,根据市价折算后一亩地400~450公斤大米产量,土地租金就差不多是300公斤大米的价钱,加上种子、化肥等农资开支,如果再遇上天灾或病虫害,租地种粮肯定亏本。

    于是,抱团成为“取暖”的直接方式。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在隆兴镇黎坝村、桤泉镇生建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水稻规模种植试点。主要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出资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入社农民按每0.01亩折成一股,每股出资1元作为合作社生产启动资金。由村民自己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管理、监督合作社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支出执行情况。

    “这既稳定了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统一经营,又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机制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经营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集约化的程度。”崇州市农发局局长陈鑫告诉记者,去年,黎坝村参加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村民人均纯收入7625元,比2009年增收1160元。通过推广,该市共发展从事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43家,入社社员1924户,入社土地面积达6000多亩。

    转变机制:“农业经理人”悄然兴起

    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合作社聘用专人统一管理生产,签订产量指标、生产费用和奖赔合同。由此,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权实现了分离,农业生产被集中到了熟悉农业、懂经营、善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手中。

    周维松就是这样一位既懂生产、又懂市场的能人。在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学农出身的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每亩地的粮食种植成本严格控制在580元以内,加上成规模买进农用物资、租用农机服务时享受批发价,种粮的利润大幅提高。

    在“经理人”的带动下,当地出现了专门提供农业劳务输出和机械化生产的“农业服务超市”,记者在超市内看到,“水稻小麦去杂5元/小时、人工筑田坎2元/米、水稻田大马力拖拉机机耕60元/亩……”各项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明码标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去年小春,周维松提出发展羊肚菌种植,投票通过后,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以101.27亩土地5年的经营权作抵押,成功获得成都农商银行崇州支行贷款授信16万元,这是成都市以产权抵押融资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贷给合作社的第一笔钱。今年4月,合作社羊肚菌收入可观,不但还上了贷款,扣除成本之后还有近3万元的利润,平均每亩田实现收益2600多元。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模式,崇州市先后成立了各种投资、产权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现代农业发展融资近10亿元。目前,该市正在筹备组建村镇银行,进一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科技+品牌”:农货走向高端市场

    有机蔬菜、健康猪肉、富硒大米、山林鸡蛋……在崇州“文井源”农产品专卖店里,记者看到,各种有机食品琳琅满目,每一种产品都可以追溯整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崇州文井源品牌推广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文井源”在成都城区和崇州市设了30余家专卖店,单店每天销量最高能达到上万元。

    高端品牌的背后少不了科技的支持。2008年成立的“崇州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就坐落在“文井源”基地旁边。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由财政投入科技资金,用于公益性科技推广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培训及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等;同时依托技术支撑单位,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订单”项目。该院还探索采用“专家+项目”、“专家+产业”等方式,打造专家、企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大米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