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木拱廊桥:千年“彩虹”之桥


    十几年前,热映的好莱坞大片《廊桥遗梦》备受关注,赢得了票房和口碑。有趣的是,隐逸于浙南闽北一带的古廊桥保护和传承,也因此片而开始受到重视。

    古廊桥就是木拱廊桥,宋代张择端的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是典型的古廊桥,在中国桥梁史中因其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结构而声名显赫。汴水虹桥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广东潮州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但是,因宋室南渡与黄河泛滥改道,虹桥在中原大地前后只存在大约二三百年,至元明,已难觅芳踪。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文物工作者在闽东北与浙西南发现了形似虹桥而有廊屋的木结构桥梁,经国内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等考察研究,确认闽浙两省存在的木拱桥就是“消失”了近八百多年的“虹桥”,只不过外型上,闽浙木拱桥均加盖廊屋,当地民众多称之为“厝桥”或“廊桥”。它们被正式编入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奠定了木拱桥在国际学界的学术与科研地位。

    至今,木拱桥的建造仍然延续着古老的传统,桥梁施工过程完全由手工操作,整个流程主要包括截苗木、建桥台、造拱架、架桥屋。其编梁拱架营造有立将军柱、上三节苗、上五节苗、上剪刀苗、上桥板苗与马腿等程序。这样,直的木材通过编梁的方式交叉搭置、互相承托,构成了近乎完美的拱形支撑;相对较短的木料不用寸钉片铁,仅通过榫卯连接,逐节伸展,就巧妙地实现了跨越山谷溪涧的功能。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这一技艺体系的实践活动是在主墨木匠的主持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

    此外,伴随着木拱桥从动工兴建到完工的整个过程,产生出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动,有择日起工、置办喜梁、祭河动工、上梁喝彩、取币赏众、踏桥开走、上喜梁福礼、完桥福礼、安置神龛等。木拱桥的营造既延续着中国大木作之传统,又创造性地形成其所特有的营造思想与传统,是民间创造力的具体彰显。

    木拱桥是中国古代木构桥梁建筑的巅峰杰作,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品类。闽浙木拱桥是“活态”的汴水虹桥,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其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国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我国目前还遗存着不同年代、不同构造、形态多样的古代木拱桥110多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宁德市(现存55座)、福州市(现存9座)、南平市(现存12座),浙江省的温州市(现存6座)、丽水市(现存26座),遍布闽江以北、瓯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

    古廊桥大多建于古大道的村落附近,通过建造廊桥,把交通、商贸、宗教、休闲融于一体,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消遣、夏季纳凉和土特产买卖的好去处。同时,廊桥造型优美,或如长虹饮水,或如玉龙凌波,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撒落在德化的山山水水之间,给青山绿水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由于社会的剧烈变革、经济与技术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致使木拱传统营造技艺日益式微。据调查,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五十年间,浙江、福建两省因自然与人为原因损毁的木拱桥超过现存100多座的总量。分布在两省的木拱桥主墨工匠相继去世,曾独立主持建造木拱桥的主墨工匠现存世者届指可数且年事已高。

    为了不让廊桥成“遗梦”,各级政府加大了保护、传承力度。2006年闽东北廊桥,泰顺廊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起国家、省、县三级保护体系。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10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虹桥 山谷 原木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