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平原县“两区同建”不让农民“被上楼”


    本报讯(记者杨志华通讯员闫秀丽周艳春金吉鑫)近日,山东省平原县坊子乡大蔡社区村民闫世峰双喜临门,刚刚搬进社区楼房的他又在附近产业园区的大蔡食品有限公司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老闫笑着说:“俺后半辈子的生活衣食无忧了!”

    老闫只是享受到平原县“两区同建”成果的一员。县委书记董绍辉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平原县将全县876个行政村合并为180个农村社区,规划为91个并居点,并将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目前,全县91个并建社区已全部规划到位,82处已开工建设,1.01万农户搬进新居。同时,建设各类高标准产业园区80多处,培植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农字号”龙头企业30多家,近3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开创了农民增收与农村改貌的“双赢”新格局,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有的地方农民不愿住楼房?2009年,平原县新班子上任后,认真分析个中原因认为,一方面是违背农民意愿合村并建,农民不愿意“合”;另一方面就是没有致富产业,收入不高,农民住不起楼。为此,该县提出了变城市规划为城乡同步规划,变并建社区单一规划为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规划的建设思路。

    首先,平原县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确定了“一心(县城)两极(恩城镇、王凤楼镇)八镇(其他8个乡镇驻地)百区(100个左右的大型社区)”的城乡总体发展布局。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该县坚守“引导而不主导、倡导而不硬推”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他们从合村子到选班子、从社区起名字到楼房户型设计,无一不尊重民俗民意、彰显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既要让农民住进楼,更要让他们住得起楼。为此,平原县坚持并建社区与产业园区捆绑建设、携手发展,使产业园区成为社区“工业园”,社区并建点成为产业发展的“家属院”。县长马善军介绍,一方面,围绕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园区,通过商业开发、自拆自建、社企共建等模式,规划建设并建社区,引导人口向园区周边聚集。另一方面,按照“每个社区都有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龙头带动、每个龙头企业都有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推动并建社区围绕主导产业建园区、壮龙头、带基地。记者在该县王庙镇采访时看到,德州恒丰、瑞博制衣等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争相到王庙镇设点,该镇党委书记张传军告诉记者,原来是农民外出找企业,现在是企业争相到社区来布点“抢”工人,“招工难”和“找工难”都迎刃而解。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66家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的加工类项目,把“第一车间”放在平原县各农村社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主导产业 农民增收 产业化 产业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