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赵振江的麦子为何遭“抢”


    本报记者张培奇通讯员李超峰

    6月10日下午六点多,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中封村十组,七旬老农赵振江的10亩小麦终于收割完毕。河南省农科院的种子收购车就等在地头,过完磅后就要拉走。

    “总产量15290斤。装车!”

    赵振江软磨硬泡,说要留口粮,只让农科院拉走了12340斤。

    没想到,赵振江最终还是没能留下自己的“口粮”。他刚把粮食拉到家门口,左邻右舍就七手八脚把他的30袋麦子全部“抢”完了。

    虽然如此,老赵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毕竟,乡亲们“抢”他的粮食作种子,是对他种“懒汉”田的一种肯定。

    亩产达到1529斤,比半月前专家们的测产数据又高出了100多斤,也难怪乡亲们这么“疯狂”!

    老赵说,今年小麦产量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要归功于“良种”——他今年种的是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他的“良法”——被称为“懒汉种田法”的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技术。

    在河南省农科院季书勤研究员等省市县科技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赵振江连续四年在自己的地里试验这项耕作新技术,效果一年比一年明显。今年特别突出,他的小麦亩产比常规田产量要高出400斤,怎能不让乡亲们羡慕。

    2007年秋,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赵振江和其他10户农民共拿出连片耕地100亩,搞“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新型耕作方式试验:玉米成熟、棒子收获后,用专业机械把玉米秸秆全部粉碎、平铺到田里,等到耩麦时,用大型播种机直接作业,播种和施底肥一次完成。小麦收获后,深松一下耕地,接着种玉米,小麦秸秆也不需要清理,均匀覆盖在田里就行。

    刚开始时,老赵也担心,这种“懒汉”式的耕作方法行不行。等到收获时,老赵放心了:2008年他的小麦亩产超过了1000斤,比常规种植高了100多斤。第二年,由于小麦倒伏,他的小麦亩产也是1000斤露头,基本上和其他农户的产量持平。去年他小麦亩产突破1300斤,今年突破了1500斤,增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老赵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的甜,把周围群众也眼馋得不得了。

    老赵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仅仅是种麦时,秸秆还田、免耕覆盖省却了砍伐、拉运玉米秸秆和耕地程序,每亩节省开支130元,小麦播种由于是大型机械,每亩增加费用35元,秸秆还田费用增加30元,两项加减,每亩节约65元。两年以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增加、肥力提高,可减少化肥施用量20%,每亩大概可以节省30元。由于秸秆覆盖有效避免了水分蒸发,每亩地又可节省灌溉费用十几元。杂七杂八算下来,1亩地一年至少可以减少投入100来元。另外,不说秋作物,仅小麦一季,就可亩增效益300来元。里里外外,增收加上节支,运用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技术,1亩地可以为农民净增效益400元,10亩地就是4000元。

    “特别是去冬今春连续干旱,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技术的抗旱保墒作用体现得格外明显。在没有浇过一次水的情况下能取得这么好的收成,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打死我也不信。人家专家们就是有把握!”说到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技术的这一特性,赵振江显得分外激动。

    赵振江说,从去年开始,就有周围农户跟着他们一起实行秸秆还田和免耕覆盖,今年麦收后,更多的乡亲们表示要跟着一起运用这项新技术。

    “我不保守,只要大家接受这项新技术,愿意用,我就毫不保留地讲给大家听。俺们搞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说到此,赵振江老汉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免耕 玉米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