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教育规模化带动城镇化


    本报记者高文吴晓燕

    “农村娃进城”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孩子在这里能享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轻松、快乐地成长,我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的教育操心了,可以安心打工挣钱了。”毛晓荣的母亲陈粉茸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农民安心地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镇原县教体局局长王正学如是说。

    近几年,环县在环江新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规划学校布局,预留教育用地。全县无偿划拨土地761亩用于教育,凡撤并的乡镇政府机关,全部无偿用于学校搬迁改建和扩建。环县教育局局长张兴善说:“环县教育完全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支撑下发展起来的。”环县素来十年九旱,广种薄收,严酷的自然条件让农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让孩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他们最大的希冀。张兴善说,在环县,出现了“学校建成一所,爆满一所”的景象。县城6万多常住人口中学生有3万多人,陪读的家长就将近1万人。他们在县城摆个小摊小点,或给别人打工。环县教育布局因此走出了以教育规模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如果说环县教育布局调整是顺应了民意的话,西峰区教育布局调整就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至2008年,西峰区教育布局调整大体经历了农村排危阶段和城区学校扩容阶段,但这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源锐减、城区学生旺增的局面。为此,西峰区决定压乡扩城办教育,提出“教育城市化”教育布局调整思路。第一步,从2009年起的两年时间里,新建、改建20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撤并119所农村学校,实现3.2万名中小学生寄宿就读,只在城市规划区外保留一所寄宿制小学,其余农村中小学全部进入城区,实现全区教育城镇化的目标。第二步,从2010年起,再用5年时间,在城区继续新建、改建、扩建10所学校,最终撤并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学校,所有学生全部进入城区就读,实现教育城市化目标。    

    据测算,西峰区实现教育城市化后,将有六七万名学生家长可以进城务工经商。这些人口适度向城镇集中,又可有效促进商贸流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加快西峰区城市化进程。

    西峰区区长冯光敏说:“城乡教育均衡,原来只想让乡里学校的教育质量赶上城里的学校,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思路一变,变‘堵’为‘导’,顺应时代发展,学生往城里走,增加城里学校,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

    农村学生进城上学后,闲置的校舍怎么办?据介绍,经过巧妙的“腾笼换鸟”,这些校舍成为村级卫生所和农民的学校,“学生进城、医生下乡、农民入校”这一新招的出手,不仅破解了教育困局,医疗服务均等化、农民培训高效化等瓶颈也迎刃而解。

    冯光敏介绍说,西峰区对学校撤并后闲置的119所农村学校13万平方米的校舍,按照“产权不变,管理不乱,资产不动,统筹规划”的原则,积极实施功能转换和综合利用。闲置校舍有了3个去处: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医生下乡;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动农民入校;普及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加快幼儿园建设。

    冯光敏说,利用教育布局调整,去年西峰区共完成了59所村卫生所建设。同时,在撤并后的农村中小学校新建图书室、活动室、计生室、农民文化培训室,建设农民文化广场,让闲置的农村中小学校变成了集医疗保健、文体娱乐、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农民学习娱乐培训场所。此外闲置校舍还被用于建办幼儿园,在农村地区普及优质学前教育。不但解决了闲置校舍的利用问题,还推动了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将这些学校改成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场地,可节约建设资金1.6亿元以上。

    庆阳市市长周强认为,把城市和乡村放在一起谋划,就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把城乡的资源科学整合、充分利用起来,才可能把城市做大做强、让农村变新变美。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先进生产力进一步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进一步向农村扩散的过程。这一条崭新路子,不仅让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享受上了“城里娃”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差距,实现了教育城市化,同时使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如今在庆阳市已付诸于实施。只有实现了这一过程,一个城乡均衡发展、农村生活富裕、人人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庆阳才会变成现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中小学 土地 外出务工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