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农民都 “金贵 ”起来 让每位农民都“金贵 ”起来 ——河南省济源市新农保试点工作纪实
“新农保政策喜讯传,春风化雨暖人间,老人年满60岁,按月能领70元,年龄越大钱越多,欢欢乐乐度晚年……”这是2010年“两会”期间,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聂庄村村民聂怀杰寄给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的快板书《关注民生送温暖》中的一个片段。“老有所养”,这一古已有之的平民梦想在济源市30多万农民身上已变为现实。
自济源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市后,2009年11月,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赵素萍在新农保启动仪式上表示: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宁愿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新农保这件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济源市新农保政策在遵循国家和省新农保制度模式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了自身特色:一是根据户籍统一现状,将收入不高,无力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也纳入新农保参保范围。二是对于缴费困难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由市财政给予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对年满40周岁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父母,市财政给予每年100元缴费补贴,并且及时将参保信息录入到新农保信息系统,保证了1830名重度残疾人员和8775名独生子女及双女户父母等特殊群体能够及时享受市政府的各项补贴。
济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亚峰坦言:“我们意识到,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到位,把经办服务平台延伸到村,建立起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手里。”为了构建新农保经办三级网络,做到服务下伸前移,该市在健全市级新农保经办机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在16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覆盖率达100%。16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的六到位。市、镇(街道)、村(居)三级新农保经办服务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延伸了新农保的服务链条,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居)就能够办理新农保的各项业务。
财政支持“不含糊”。建立新农保制度,地方政府对农民个人缴费的补助必须到位。为此,该市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提高了补贴标准,还扩大了参保范围,对特殊群体给予了政策倾斜。据了解,该市每个月将支出500多万元用于养老金的发放,相对于每个月发放55元的国家标准,其发放标准较高,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70元,7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90元,这在河南省是最高的标准。拿出了数目庞大的“真金白银”,为农村老人们支付养老金,而目的只有一个——改善民生。正如赵素萍所言,抓民生就是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抓民生就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对民生的投入,再多也值得。
为了规范管理,该市在基金管理上,利用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平台,从征收环节入手,由村(居)级代收代缴,镇(街道)查验,市级复核,统一收费票据,严格操作规程,充分利用乡镇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网点资源,村级协办员做到当日收费,当日上缴,镇(街道)事务所三天核对一次村级上缴基金,市农保中心一周核查一次各镇(街道)上缴基金,对核查无误后的缴费情况,村(居)级服务站在月末把缴费名单、收费票据和银行凭证进行公示。 崔丙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02/33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