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燃气管道伸进山村农家


    □□ 本报记者 李海涛 张培奇

    4月的一天,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白璧镇东街村沼气站里,一台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正在实时监控秸秆发酵情况,并记录沼气流量、甲烷浓度和沼液温度等数据信息。村民张凤珍一脚踏进来,手里拿着张IC卡对管理员说:“家里的沼气快用完了,再充50块钱的。”

    这是近年来安阳市大力发展技术新、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中型沼气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安阳市,近千座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每天为农民服务,这里的农民像市民一样,告别了煤烟灶台,用上了均匀稳定、清洁方便的管道燃气,价钱还比蜂窝煤、液化气和天然气都便宜。安阳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促使沼气用户从2003年的7000户猛增至现在的27.35万户,几年间增长了近40倍,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30%以上,年增收节支2亿多元,“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农民增收与污染治理多赢”的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最初沼气管道接到村口,都没一户交钱的;看到确实“中用”后,农民主动要求安装

    东街村沼气站站长李保庆指着院子里的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说:“这是由农业部沼科所设计的,像这样的示范项目全国只有几十个,而对沼气生产环节实现全程监控的,只有我们一家。这个工程每天可产沼气1000立方米,可同时供应周边1000多户居民全年用气。”

    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型沼气工程,在“进村入户”时却受到了冷遇。“当时管道都接到村口了,就是没一户交钱的,看着每天源源不断产出的沼气在院子里白白烧掉,我真是又心疼又着急。后来就干脆免费给30户安装、免费送一部分气,让农民自己看这个新东西到底中不中用。”李保庆说。

    记者在东街村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已用上了管道气,干净整洁的厨房里,烧沼气的炉灶、沼气煲、热水器、暖气炉、照明灯等一应俱全。村民张凤珍说:“用管道气方便,一打火,火苗旺着呢,啥时候用啥时候有火,以前用煤球得等半个小时明火才能上来。还有就是便宜,一个煤球六七毛,一天得用四个煤球,一方气是1.2元,平常一天一方气足够了,一个月只需36块钱,比烧煤球省一半多,比使液化气省得就更多了。”

    邻村的常王贾村村民张运花家用的还是户用沼气池。户用沼气池更省钱,一个月的费用还不到10元,缺点就是要找粪肥等原料,而且受气温影响,产气“夏天用不完,冬天不够用”。张运花盼着他们村也能早日接上产气均匀、一年四季“不断气”的管道气。

    安阳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利群说,以前“平地用煤球,山区用柴火”,既不清洁也不环保。在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今天,由于沼气集中供气价格不高、经济实惠,要求提供管道沼气的农户越来越多,大中型沼气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断创新技术,打造易操作的“傻瓜式”沼气工程

    农民需要的是省心、实用、好操作的“傻瓜式”沼气工程,但山区有山区的特点,平原有平原的需要,发展大中型沼气,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为此,在“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大为主,大小兼顾”等原则指导下和明确的奖补措施激励下,安阳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摸索、研究和试验,在池型、结构、增温、保温技术和建筑材料上大胆创新,打造了大型地上秸秆沼气工程、地下隧道式中温发酵型沼气工程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亮点工程。 

    在太行山脚下的林州市横水镇前白村大型隧道式沼气供气站里,棚内的温度计定格在28℃,比室外高出十几度。“这里就是攻克中温发酵技术难题的地方。因为大型地上秸秆沼气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我们山区活跃着的大多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大型隧道式沼气工程。而冬季供气不足、供气户较少,是此类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个别村还出现过因为供气不足农户上访的情况。”林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赵万明向记者介绍道,“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农业局派人到外面取经,回来后反复试验,终于通过增温保温等技术改造,使发酵池温度常年保持在25℃~30℃,产气率提高3倍多,供气时间也由原来的每年8个月拓展为全天候供气,同时较常温发酵建设工程量、投资均减少二分之一,而且可以实现全村集中供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发酵 农村沼气 农民增收
上一篇 : 图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