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城乡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山东省诸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汝孝

  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以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3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7∶1。县域综合竞争力列全国县级市第35位,地方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前五强。

  引导产业融合集聚,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有序流动、均衡发展。一是以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强化工业经济在城乡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利税123亿元,分别增长27.7%和36.3%。二是以提质扩量为重点,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商务板块、城区两翼商贸服务板块、东部对接青岛临港物流板块、南部生态经济发展板块,搭起服务业大发展的框架。三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加快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强化农村经济在城乡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6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全市9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90%的农民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的75%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发展品牌农业为重点,开拓农产品市场。目前,全市培育起农产品驰名商标8个、著名商标23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省名牌产品14个。

  创新社区化发展模式,推进城乡社会管理服务一体化立足实际,积极创新社区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构建城乡管理服务体系。从2007年开始,我们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社区,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打造起“2公里社区服务圈”,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性服务,形成了“多村——社区”的诸城模式,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2010年6月,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要求,创新社区组织设置,健全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基层组织新体系,初步形成社区化发展方式。二是构建城乡民生保障体系。我们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城乡社保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一体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50多亿元,新建和改建学校、幼儿园、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多处,建成投用保障性住房945套,13处镇街卫生院和208处农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到省规范化标准,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每年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名。

  统筹全域规划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导,构筑新型城镇化体系。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构筑起了以“城区——镇驻地——农村社区”为框架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二是构建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承载力。先后投资30多亿元,以“数字诸城”建设为抓手,建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铺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信息高速路”。三是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增强城乡产业发展竞争力。

  突出生态环保建设,推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致力于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强力推动节能减排。设立3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企业节能减排,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上马。二是完善生态环保设施。构建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程,全市建成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农村社区130个。三是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持续开展点线面结合的城乡造林绿化活动,线上主要抓国省道和县乡路路域绿化,面上主要抓十大生态林场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5%。强力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境内所有河流水质保持优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增收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