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西影:中国电影的名片


    近日,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在京成功举行。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这些成就,源于中国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其中曾经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如今的西影集团更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西影故事中国名片

    成立于1958年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坐落在西安大雁塔东,曲江池畔。但西影为世人所知,既不是靠西安闻名世界的古都称号,也不是借大雁塔之名,而是以其制作的电影和从这里走出去的导演所赢得的荣誉。这里是中国西部电影的策源地,这里也是中国电影第四代、第五代、新生代旷世英才们起步的地方。西影承载并完成了中国电影与世界对话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西影最辉煌的时期,一个电影厂造就了一个时代。1986年,电影《野山》获第六届金鸡奖六项大奖,创下一部影片获众多奖项先例。1987年的《老井》,在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拿到故事片大奖、东京都知事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三项大奖。《红高粱》一举夺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这是该奖设立30多年来,中国电影首次得到这一殊荣。

    1988年,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一届“百花奖”和第八届“金鸡奖”颁奖大会上,在所有颁奖的25个奖项中,西影一举夺得15枚“金牌”,几乎囊括了所有重要奖项,创“双奖”设立以来,一个厂家在一个年度中获得奖项数的最高纪录。当时,西影输出影片占全国输出总部数的25%,居全国之首。以至于在很多年间,在很多国家语言中,中国电影被翻译成“西安电影”。无数人都形容“中国电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世界”。由此在西影30年厂庆时,时任陕西省文化厅厅长的霍绍亮指出:这几年西安在国内外知名度有很大的提高,原因有两条:一是秦兵马俑,再就是西影的电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影继续引领着中国电影。1990年到1995年,西影厂有57部影片荣获国内外大奖,如《黄河谣》、《双旗镇刀客》、《筏子客》、《大话西游》等,其中:《站直啰,别趴下》获奖13项,《背靠背,脸对脸》获奖12项,《炮打双灯》获奖15项。

    2002年以来,西影人通过投融资等多种途径,拍摄了电影《美丽的大脚》、《天地英雄》、《惊蛰》、《日出日落》、《情癫大圣》、《爱亦无声》、《雪花那个飘》、《女检察官》、《阿妹的诺言》、《老港正传》等影片,其中《美丽的大脚》囊括第22届金鸡奖7项提名、4项大奖。《天地英雄》成为2004年广电总局唯一推荐参加奥斯卡外语片评选的影片。

    西影成为中国电影和世界对话的重要渠道,更成为国际影坛一个知名品牌。至今,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所获国际奖项数量和影片出口量位居第一,出口影片达76部,遍及36个国家和地区。

    热爱土地热爱生命

    地处西北一隅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收获着一座又一座沉甸甸的奖杯,书写着中国电影的辉煌与历史,她神秘的力量源于何方?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西影,就是这样一片充满爱的土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志的文艺青年投奔延安;八九十年代,有志的文艺电影人都投奔西影。丛维熙、蒋子龙、叶蔚林、路遥、贾平凹、张贤亮、钟阿城、莫言、郑义、冯骥才、王朔、莫伸、李唯、陈忠实等,都以与西影合作为荣。西影的一批有理想的电影人,如:吴天明、滕文骥、颜学恕、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姚守岗、黄建新、张子恩、周晓文、何平……他们有志气,有想法,有思考,有才华,有毅力,有冲劲!改革开放打破了中国人思想的牢笼,带着对民族危机与未来的思考,他们理想改变电影现状,积极探索电影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革。

    因落后而思进取,而后图变革。进入新世纪,西影进行了改制,虽然遭遇了困难,但并未阻挡她前进的步伐。支撑西影人勇往直前的,正是他们对这片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爱。

    一直以来,西影的大多数影片都表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西北风情,并将当地生活状况与当地人的精神风貌融合在一起,通过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阐释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粱 土地 惊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