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企渔村 兴化大纵湖走上转型路
□□ 本报记者陈兵通讯员袁开建孙丹丹
大纵湖在江苏省兴化市境内有1.9万亩水面。“支支茅篙撑起道道渔网,宛如一条条壮观的‘水上长城’……”众多的文人们往往这样描绘大纵湖。
但背后却是另外一种情形:1.5万亩的过度养殖带来水体污染、生态环境退化,小山般的水花生不但影响交通,而且导致主要养殖项目——螃蟹质量日趋下降。
大纵湖困局引起兴化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去年一年,该市市委书记贾春林召集相关负责人六赴大纵湖调研,并最终提出综合整治大纵湖,合理退渔还湖,恢复生态,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的湖泊渔业新思路。
大纵湖地处兴化市中堡镇和盐都县大纵湖镇境内,约形成于南宋时期,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大纵湖湖面呈椭圆形,约有水面4万多亩,其中,在兴化中堡镇境内水面共1.9万亩。
从兴化市区往北驱车40多分钟,就来到中堡镇大纵湖区域。
当地有俗话叫“走水路、念水经、发水财”。上世纪90年代起,中堡镇大纵湖围网养殖达到高潮,养殖面积达1.5万亩以上,每年产出的水产品近两万吨。当地最有名的品牌“中庄”大闸蟹,一年能上市1000多吨。
从1994年开始,中堡镇龙江村村民沈长贵在大纵湖养殖螃蟹至今已有17个年头。效益最好的时候,是在1997年,当时养殖的螃蟹品质很好,个个青壳白底,母蟹能长到250克一只,一只可卖180元。那一年,沈长贵养的45亩螃蟹卖了23万元。让沈长贵纳闷的是,近年来养出的螃蟹越来越小,效益逐年下滑。去年,他围网养殖螃蟹200亩,出水的螃蟹100克以下居多,结果总共只卖了15万元,除去12万元的成本,收益甚微。
大纵湖边的老渔民周祥松也有类似的困惑。“20多年前的大纵湖,脚一踩就是蟹,手一伸就是鱼虾……”现在出趟船,半天也捕不上几尾鱼。
在芦荡里摸鱼捉蟹,凫水戏鸟,是大纵湖畔成长的孩子共同的快乐。现在,这份快乐也随着湖水的浑浊渐成追忆。
一切变化皆因水质。由于长期高密度养殖,过量的饵料和动物排泄物等造成水体富营养,由此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一项退渔还湖新政的实施,大纵湖有望实现突围。为恢复大纵湖生态环境,今年1月份起,兴化市政府对大纵湖(兴化市辖区内)开展综合整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养殖面积缩小到6000亩。
大纵湖转型过程中,旅游业和渔业的融合协调成为重中之重。
发展旅游业,大纵湖有着良好的基础。大纵湖自古就是苏中里下河名湖,“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当年游湖时,曾留下了“湖上捕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的优美诗句。泛舟湖上,听拍岸涛声,观湖中帆影,怀楚水古情,品湖中美味,可谓别有一番风情。
此外,大纵湖所在的中堡镇邻近沙沟镇、李中镇和缸顾镇。在兴化的旅游业战略布局中,大纵湖将和缸顾菜花、李中水上森林以及沙沟古镇连成一条旅游产业观光带,今年该市将启动建设3公里的一级公路,将兴泰公路延至大纵湖。
转型难免会带来“阵痛”。根据综合整治方案,今年大纵湖将休渔一年,这意味着当地渔民今年将没有养殖收入。
为补偿养殖户,中堡镇政府规定,所有镇属到期围网养殖户每亩补偿600元,3月20日之前自行拆除并通过验收的每亩奖励200元;3月31日前由养殖户自行拆除的,每亩补偿600元,无奖励。该政策得到大多数养殖户的支持。养殖户沈长贵的200亩水面拆除围网后,可拿到16万元的补偿。他正盘算着开一家水上饭庄。“过去这里就有不少游客,水好了就更有‘钱’途,我们都看好旅游业的发展。”截至3月底,该镇352户养殖户自行拆除了围网。
中堡镇镇长陈坚介绍,到2011年底,该镇境内大纵湖养殖面积将压缩到6000亩左右,并在统一的区域内实行生态养殖。在此基础上,还将初步建成生态养殖示范区和万亩生态湖泊湿地保护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7/22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