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
——全村96%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6%的耕地实现了集中流转,96%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96%的农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福利保障;
——永联小镇——亚洲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文明家庭奖——全国用于精神文明单项奖励支出最多的村庄奖,永联广场——全国最大的乡村文化广场,永联档案馆——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乡村档案馆,永联图书馆——全国藏书最多的村图书馆,永联剧院——全国设施功能最完善的农民剧场,永联夜景——全国第一个拥有水幕电影的村庄,永联立体交通——全国拥有室外自动扶梯最多的村庄,永联步行街——全国第一条乡村商业休闲购物街,永联农耕文化园——全国最大的江南农耕文化主题公园。
追寻上述这些硕果的源头,全部结自钢铁之树。
在永联村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也是永联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在实现“富口袋”之后向“富脑袋”跃升的标志性工程——联峰广场和永联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入口处的高台上,由三根叠放的钢坯和五根笔直棒材构成的主题雕塑——“钢筋铁骨到永远”,直指云霄。这一令人震撼的钢铁杰作,反映了永联支柱企业永钢集团以钢强村的发展定位;又像一把竖琴,隐喻永联村、永钢集团村企和谐发展,共谱华丽乐章;同时还像一只展开的翅膀,寄托着永联人民蓬勃发展的理想。雕塑、音乐喷泉、休闲回廊、运动场,这些组成广场的杰作,托起身架的全是永联钢铁。更有永联小镇广场音乐喷泉正前方一只半张半握的镀金钢铁巨手擎天而起,它是力量的象征,也是永联五次并组扩村后的地域图。
伫立于广场五个方位的五块文化石上,篆刻着永联发展历程中五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代和事件,由钢材弯曲而成的70、78、84、95、02字样便是点睛之笔。既展示了永联在这些年走过的非比寻常之路,产生的沧桑巨变,又表明了永联与钢铁的不解之缘,永联因钢而兴。
投资3500万元的永联文化活动中心,可接待多种形式的艺术演出,并兼顾村民和职工培训,有1250个座位,旋转升降舞台,先进的音响、灯光设备等。村里先后邀请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朝鲜国立杂技团、国家京剧院等艺术团体前来演出,村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一流水平的艺术表演。
联峰广场和永联文化活动中心以其独特的设计、艺术化的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永联发展的精彩缩影和永钢精神的艺术载体,具有鲜明的钢村文化特色,就连从南丰镇到永联村的那条大路也被响亮地冠以永钢大道。
五湖四海的人本文化
因移民围垦而建,所以取名永联村,意为“永创千秋业,连接四海友”。谁承想这一初始种下的种子竟成为永联后来一路发展的母本元素深深沁入每一个人的心田,继而形成了一种团结包容、尊重人才的五湖四海的人本文化,在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小村变大村,穷村变富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连续执掌永联帅印33年的吴栋材向记者介绍的诸多兴村办企经验中,从五湖四海吸纳、培养、使用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一条,人才在永联的每一步发展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他说,用错一个人伤害一大片,用对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特别要重奖那些一线职工,重奖那些做实事的老实人,要让他们不吃亏。永联把代表市场经济的75%管理股,专门留给五湖四海的人才。
分别来自6个村的1万多农民,从全国各地招来的1万多名企业员工,共同汇聚到永联这片1万亩的热土,演绎了人本文化下中国村庄的大融合、大发展。
“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支撑这句口号的实质内容是一律享受同等福利待遇的“一村一制”。这种无缝隙的融合,从根源上就避免了某些地方“并村不并心”现象在永联的发生,新老永联人是真正的联合发展共享成果。
对此,记者曾与张兴南等6位村民座谈,其中4位陆续并入的新永联人都以并入为自豪,老永联人则视并村为发展机遇,这种相融、合力、追求、发展的认识,不能不说是永联五湖四海的人本文化土壤的产物。
张刘瑜,1994年永联村办企业招来的第一批6名大学生之一,这位东北重机学院毕业的安徽小伙儿,如今已是永钢集团负责项目规划、节能减排的副总经理,并按永联村党委和企业规定持有与职务相匹配的管理股份。2007年昆明理工大学毕业的刘中锋,现在是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监控管理中心技术主管,2200亩粮田全部为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灌溉。记者采访时,他们都对老吴书记任人唯贤、量才使用的爱才用才感受颇深。他们说,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关键在机制,这里不排斥新鲜的东西,不排斥不同意见,这种文化氛围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就能留住人才。永联新农村建设将现代化理念体现得那么好,农民没有失去土地,但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4/226916.html